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248章 后世番外四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8章 后世番外四(2 / 4)

都看得出来,当时尚在潜邸中,非必要,不与旁人往来的正宁帝,就是一位只想当闲散宗室,在宫中内外都无权势的郡王。

英宗在其驾崩前的两三个月中,将自己的一些皇孙接入宫中教养。

时人眼中年仅三岁,实则不满三周岁的承华帝也被一起接入宫中,一两个月后,正宁帝毫无预兆地突然被封为太子,谁也不知道这期间到底了发生了什么。

再后来,就是即将过年之际,英宗突然驾崩,正宁帝这位太子仓促继位一事。

许是因为接连出现的变故,使得正宁帝应接不暇,心慌意乱之下,他只偶尔在手札上随便记下某日发生某事,并没有记下其中的详细过程,让黄教授等人看着都觉得有些遗憾。

因英宗驾崩的时间点,正值年末,正宁元年到来后,正宁帝才正式举行登基大典。

毫无准备地当上皇帝后,一边忙着为大行皇帝办丧事,一边清理家当时,正宁帝才发现英宗为他留下的不仅是一座空空如也的国库,还负债累累。

看到正宁帝在手札上记下的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赤字,让黄教授等研究大安史的专家,都感到不敢置信。

因为这个数据远比大安对百姓公开,被记录在正史上的数据还要差得多,但是专家们都知道,这份手札中记载的这一切,才是最可信的。

迫不及待的继续往下看,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当时已被英宗在遗诏中钦定为皇太子的承华帝,在知道这一情况后,当机立断,派出英宗为他们父女留下的暗卫,将英宗为自己修建的那座超级奢华的皇陵中,所有可以变现的金银器具和建筑,都给弄了出来。

将还未送入皇陵中的金银材质的陪葬品,都替换成镀金、镀银的那种。

最终赶在大行皇帝的棺椁被送入皇陵前,成功抠出一大笔钱,以正宁帝私产的名义,充入国库中,解决当时的燃眉之急,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

能在朝廷穷得一贫如洗之际,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极大了缓解了当时的朝廷困局,也成功让正宁帝初步坐稳皇位。

即便是在时隔千百年后,专家们也能从中看得出来,正宁帝绝对是怀着万分复杂的心情,记下这么一段不光彩的事件。

此举完全相当于是在英宗的棺椁还没入土前,先被其儿孙给‘盗’了一遍。

在当年那个最为推崇忠孝的时代里,这种操作绝对堪称是大不孝之举,只是正宁帝父女在忠孝面前,毅然选择要忠于国家与百姓。

在承华帝的帮助下,成功渡过这道难关后,从手札中不难看出,正宁帝变得对承华帝更加信任,甚至可以说是依赖。

而承华帝虽然年纪小,却在当时就已意识到自己一家只能进,绝对不能后退,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的处境。

从手札中记录的内容后,承华帝在后来,不仅时常找机会向其父母姐姐们灌输这一思想,言行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强势。

正宁帝则在经历过一段思想斗争后,才态度坚定地选择听从承华帝的建议,彻底放弃抬举外戚、宦官,让他们与朝臣形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的朝堂局势的打算。

只是正宁帝的这个选择无论在何时看来,都会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黄教授等专家在看到手札之前,同样会感到难以置信,可是他们看到手札中的记载,知道前因后,又因身为后世人,本就知道后果,就变得特别能理解这一切的发生。

只是当他们看到正宁帝在这段时所产生的犹豫和挣扎时,感同身受之余,即便自身还拥有上帝视角,也忍不住对此感到提心吊胆。

毕竟当时的正宁帝所做的决定,可谓是直接影响华国后世千百年的发展大势。

对黄教授等专家而言,这本手札完全相当于是一本爽文,能为他们解惑,还逻辑满分的爽文,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最后,却又不舍漏掉其中的哪怕一个字。

怀着激动的心情废寝忘食的看完手札后,黄教授等人才在手札的最后,看到正宁帝留给后辈的一段话。

在这段话中,正宁帝讲述了自己几经犹豫,最终还是决定将手札留给后人,任由某些本来可以被尘封在岁月中的真相,在后世被公开的心路历程。

他早早退位,不仅活得久,还在晚年混迹于民间,深知民姓对他的感激与尊崇,可他对此一直深感惭愧。

毕竟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他在位期间所取得的那些政绩,实施的那些惠民政策,都来自他的女儿承华帝。

因自身的无能,让女儿小小年纪就开始为国操劳也就罢了,还这般将女儿的功绩据为己有,让正宁帝深感惭愧。

哪怕何殊自己并不在意,曾一再安抚他,让他不必介怀这些得失,更不要因此而感到有压力,告诉他,就凭他所提供的全心信任与全力支持,他就值得那一切。

可是正宁帝虽因这些劝慰不再纠结于那些,但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终于还是选择留下这本记录着一切真相的手札。

就算里面的内容不易公开,也希望后辈可以从中汲取一些经验与教诲,就算大安终究会走向灭亡,也不要出现那种让大安国力衰落,让百姓民不聊生的昏君。

看完手札中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