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玄幻魔法>买活> 第57章 行路难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章 行路难(2 / 4)

”陆大红并不忌讳谈论仙宫的事,而是慷慨地分享她的见闻,这让一干盐贩都竖直了耳朵,“他们用极小的发动机,不过是一人多高大,便可拖动……”

她嘴角微动,似乎是在算,“30吨……60万斤的货物。”

如果没有见识过买活军的仙灯仙乐,刘老大是不会信的,吴老八因为没去过临城县的缘故,便有些犹豫,似乎不肯定陆大红所说的是约数还是实数——说是数十万斤,便只当是吹嘘了,但还经过换算,那便显见的是认真的。

“六十万斤,一人多高!”刘老大听着都觉得头晕目眩,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对他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他在心里点算了一下自己这次携带的货物,盐也不过是数百斤,那岂不是说一省用的盐都能一次运完?“这,这……若不能眼见,实在是……实在是……”

“便是眼见了,其实也是无用的,那样的车烧的是一种特别的油,此时世上万没有的,便是有油,也没有路,那车若是满载的话,哪怕是水泥路都要被压坏。因为我们的路上并没有钢筋,单位承载量很有限,目前来说,只够过人过马的。”

一匹壮年驮马驼个两百斤是极限,再加上马儿自己的重量,三五百斤也是有的,近千斤的重量,便是此时最重的‘运载单位’了——刘老大接受新词的速度也很快。这种马把土路压出痕迹很正常,原本对水泥路他也有这样的顾虑,怕走多了要压坏,此刻听说水泥路加了什么钢筋之后的承载重量,便知道自己实在是多虑了,一千斤和六十万斤之间何止是百倍的差距!

“不过,既然许县这里的人流量更大,而且车载量也大,道路条件又比较好,没太多山路,以后肯定会更繁盛的,修这条路的时候恐怕要加上竹筋。”陆大红对他们解释说,“竹筋就是实在没有得钢筋用的时候,用竹子来做网格,格在路基里,再浇灌水泥,会更稳固。只是临城县产竹子的地方不多,我们的竹子造房子都不够用的,别说造纸和修路了。彬山和临城县到底是山区,开发难度是有些高的,人手也实在不足。”

许县就不同了,福建道北部的山脉都以虎夷山为主,彬山便是虎山的分支,临城县、彬山和云县都算是虎山深处的城镇,三者虽然呈三角形分布,但彼此往来交通其实只能走山脉平缓处天然生成,后经修葺的驿道,所以临城县和云县虽然直线距离就几十里,但往来多数要从彬山中转,这是因为直线上有许多山峦,上山下山的更难走,更耗费时间。而虎山到了许县这里,山势便平缓多了,只有一点余味,许县周围尽是丘陵,农业上还是以梯田为主,还有不少林地,因为砍伐运输方便的缘故,是福建道北部天然的林场。从前这里多数是砍树,顺流而下放到海边,阴干后运到泉州或是广州的船场,给渔民商户造船使用,百余年来因为海禁的关系,林场固然还在,但也只能是转入暗处,亦有不少逐渐式微荒废。买活军拿下许县之后,除了许县的煤矿之外,还能得到竹木上的资源,这对他们的补益是很大的。

许县的地理,的确是要比临城县和云县都更好得多了,从这里再走几十里缓路,便是浙江道和江西道接壤之处,在繁盛时商队往来络绎不绝,甚么特产都要,甚么钱粮都有,便是天下已糜烂到这个地步,三省间常年盘踞着规模或大或小的蟊贼大盗,也还是有商队冒死贩货。这些商队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和买活军做生意么?

他们还在许县的时候,就千方百计地打探买活军的底细,买活军一入城,一个个全剃了头,拿银子换了筹子来买货,现在都正往码头运货——这条路再难走也就十几里,再拐个弯就有码头了,那是衢江支流,从衢江去江西道和浙江道都很方便,走船实在是比走陆路要快得多。

盐贩们和他们不走一条路,因为买活军要掌握的是三省交界处的村镇城寨,他们的势力范围也没扩展到船运那么远,多数还是走陆路。他们慢慢地走了一天,到了向晚时分,大多行人都拐到码头那条路去了,而他们继续顺着官道往前走,没走多久就觉得路比之前要坚硬好走,没那么泥泞了,牲畜的粪便臭味也少了很多。按刘老大的说法,这是因为商队都走水路,这条陆路走的人并不多的缘故。

“今日人多,耽搁了脚步,大家要快些了,从这里往前二里,有个驿站,我们……”刘老大看了陆大红一眼,犹豫一下还是说,“我们惯例都是在驿站后头一处空地打尖的,小陆你看——”

陆大红道,“不用特意照顾我。”她对外头的一切都很好奇,又问刘老大,既然不愿和官面上的人照面,为何还要在驿站附近打尖,是否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

刘老大便仔细地解释给她听:要歇宿在驿站附近是很自然的,因为那里多有方便清洁的饮水,而且后头的空地有很多商队歇宿,地都被火烧硬了,潮气较少,歇宿在上头不容易生病,蚊虫也要少一些。出门行路蚊虫也是很大的问题,现在虽然还是二月里,但苍蝇已经有了,等到三月初,蚊子、蜈蚣、蝎子……惊蛰后百虫滋生,驿站周围也种了很多艾草,可以取用了焚烧来驱虫。

“其实一般的商队,领队也有掏钱去驿站里住的,对驿丞多少也是补益,虽说住不得正房,但哪怕是在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