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玄幻魔法>买活> 第135章 郝六哥投军(上)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章 郝六哥投军(上)(2 / 4)

街李妈的,她去年‘老’了,家里欠了印子钱还不上,一家子被带走啦,这是死当。”

后街李妈的事,厚泽当的人都是知晓的,为的什么欠了印子钱,也不消多说了,这些年来,年岁艰难,一时凑不上手,催辽饷又凶,不缴辽饷也是家破人亡,无奈之下借了印子钱,拼命地去做活也还不上,李妈活生生累死了,一家人还是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家里的男人,年纪大的送到乡下去做活,卖到山里做‘娃子’,年纪小的就挖掉膝盖骨,做乞丐去,饿死也就饿死了,饿不死,讨回来的钱还要交给他们。

至于女眷,不消说了,自然是卖到窑子里做小妹娃。李家女儿现就在两条街外的窑子里接客,厚泽当的人都清楚,这件绣花袄子她是不能赎回来的了。只是三德好似没听见,依旧仔细地拍着袄子上的灰尘,司理对二叔公摇摇头,二叔公也叹了口气,对司理道,“既然不收辽饷,这几日定然许多街坊来赎棉衣。柜上这就又有一笔现钱了,还是要小心些为上,尽快存到钱庄里为好。”

司理姓蔡,这厚泽当就是他的产业,他占了大股东,背后还有些股东都是本地的架势人家——开当铺背后没有人家,这是不成的。因此蔡司理也算是结识一些上层人物,消息更为灵通,说到这事,便压低了声音对二叔公说,“说起,可曾听说下游的青头贼?说是他们那里的钱庄,存钱不用付费的,而且是官府担保,绝不会兑换不出。”

川蜀一带,钱庄是很盛行的,还有钱庄自己发行的纸钞叫做飞钱,这全是因为路途崎岖,又多用铁钱,商人的银钱搬运不动,因此只能信任钱庄,才能在城市间贸易。还有就是一点,这些年来,年成不好,又闹西贼,谁家也不敢把大量财富囤积在自家,钱庄便乘势而起,成了更好的选择。

只是有一点,那便是将银钱存在钱庄里,是要给保管费的,这且不说,如今天下动荡不休,什么票号都有倒闭的可能,已不是数十年前那样高枕无忧。厚泽当这点家底,存在哪里似乎都不让人防心,蔡司理说到这事儿,也是愁眉不展,一向很有心事,不过他显然不可能将钱存到天边的青头贼处,因此只是这么一说,但艳羡之情仍然是溢于言表。

“说不定今年免了辽饷也和青头贼有关。”

“倒是好事儿,免了辽饷,今年西贼起势应该就不会那么凶猛了——咱们这出兵能少些,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些。”

西贼、闯贼,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闹事,一年中该种地的日子他们也要种地的,往往是秋收以后,就眼下该收税的时点,百姓们耐不住苛捐杂税,早有了揭竿而起的念头,这才呼应着重新开始闹事,所谓‘闯王来了不纳粮’,其实所有的闹事,都是为了不纳粮。因此这二贼虽然年年也剿,但却剿杀不尽,而且每年都在南侵,原本起势于关陇,现在大有打入川中的意思,给川蜀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百姓们只关心减征,而有头有脸的人物便能看出朝廷的意图,叙州知府使人四处敲锣打鼓,安抚的意思很重,显然是示好百姓,缓解川蜀的军事压力。也是警告叙州之下的县城乡镇,不得继续催科,免得激起民变,不可收拾。蔡司理因道,“咱们这知府老爷,虽然手伸得也长,每年的孝敬银子不少收,但多少也知道好歹,还算是个正人。”

“总比前头几个好。”二叔公也叹了口气,此时果然当铺里陆陆续续,已经进来了不少客人赎回冬衣,三德也进来帮忙,脸上神色如常,似乎已经放下了绣花棉袄的事,也就不再留意。

今日当铺比往日都忙,往常是天色见晚便上板子,今日忙到了掌灯时分,三德方才归家,他在路上花一文钱割了两块豆花,绕到郝六哥家里,郝六哥也还没回来,三德便放下一块豆腐,和郝六哥的老母亲交代了几句,自己回到家里,解释了一番晚归的因由,家里便做了豆花饭来——清水烧热了豆腐,一小碗酱油醋,添了一点点茱萸,豆腐拌在糙米饭里,搅几下,又把调料淋上一点,吃下去满嘴的豆腥味,不过也足可以裹腹了。

他今日回来得晚,家里剩了大半碗饭给他,三德食量不大,尽力吃了半碗已经吃不下了,正好听到门外郝六哥的动静,便忙放下筷子,将郝六哥拉进厨房,道,“六哥,来得好,饭给得多了,我吃不下,你帮我吃几口。”

他是从大碗里舀饭舀豆腐到自己碗里,的确还剩了半碗豆腐,半碗饭,看着也还整洁,还有一碟洗澡泡菜放在边上,脆生生白嫩嫩的萝卜,应该是舍得放了一点糖在里面,酸味中香气扑鼻,郝六哥看了一眼,喉头动了两下,但还是坚决摇头道,“给你侄儿们吃,我饱了。”

实在他这一辈子,吃得饱饭的日子并不多,三德知道郝六哥性傲,也就不再多劝,便叫了嫂子来收拾桌子,将郝六哥让到堂屋,倒了熟水上来,问道,“可是在码头上探听到了消息?今日可有活做?”

“今日来船了。”郝六哥心情不错,“果然有活,而且听说还会来更多船,生意倒是比往年好了——买活军要买铁,要买棉花,全天下的搜求,又运了一些很好的棉布来,价格也不贵,还要牛,要木料,这些我们川中倒都供得上货!”

自两千年前,二圣修了都江堰以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