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玄幻魔法>买活> 第396章 南洋来信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6章 南洋来信(2 / 4)

活、学习与生产,这和别处的所有宗教都是截然不同的。”

“华夏百姓不会受到宗教的蒙骗,华夏一向就没有贯穿全国的统一信仰,如果要总结的话,华夏百姓自发地按宗族而生活,而除此以外的所有区域,似乎都是以宗族为单位,在宗教的指导之下生活。

宗教代表了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政治立场,我们无法在百姓们没有离开这个阶段以前,推行无神教育,对土人的宗教占领是不可避免的一步,只有通过宗教让他们获取知识,进入了文明阶段之后,才能让他们离开宗教,否则,他们压根就无法理解我们的教育,不用一个宗教取代另一个宗教,那么他们就永远无法从上一个宗教愚昧的规矩中走出来。

这些规矩包括了血祭、杀俘、抢劫,宗教的一大意义是让这些行为充满正义性,我们只能用一个先进的宗教将这些落后的宗教挤压出去,再对下一代施以正确的无神教育……”

“郑地虎、黄小翠、张宗子、于小月、李国芝,嗯,还有连豪生、毛金花、郝大陆,甚至宋玉亭、徐地主,原私盐队的刘忠……”

壕镜新建成的海关衙门内,谢双瑶盘点着一叠叠的信件,在各人的信件上圈点着自己认为有灵气,有观点的话语,同时又取过了一旁统计信件观点的纪要表格看了起来,“都认为宗教是教化南洋绕不开的东西,也都认为占城是最理想的开局点,看来,占城的局势不是一般的好。本地的防护非常松弛,以至于所有人都在这附近开展田野调查了。”

“理由也都还是挺充分的,主要是当地的开化程度实在是太低了。”

马脸小吴还在忙碌地抄写着信件,边写边说,她身边放着剪刀、浆糊,和各种尺寸的排笔——谢双瑶现在每天收到的信件至少也是数以百计,这还不算公文,她要是一封封细看的话,一天就干不了别的了,因此秘书处这种对标翰林院、内阁的机构,规模也正在迅速扩张。

马脸小吴如今率领了二十多人的秘书班底,他们都是不会插手谢双瑶的起居内务的,除了安排会议,和各部门对接公文往返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谢双瑶的需要,对书信和公文的内容进行‘节略’,这其实也是敏朝内阁的职权,谢双瑶这里还多了一点,就是她会指定某一观点进行归纳统计。

譬如说,最近买活军的战略重点无疑是开拓南洋,最主要的目的是经由南洋前往南方大陆——那里的煤铁资源极其丰富,而且土著人相当的少,是很好的矿产来源,此外,在东南亚种植橡胶和甘蔗,对耕地有限,还要承受天气变化的买活军来说,也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第一批南洋舰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南洋的情况进行调研,讨论、收集南洋民情,确定南洋的开拓政策,所以舰队中凡是自认为有一点本事的活死人,都非常积极地进行观察和思考,把自己的想法汇总成日记、公文和信件,向上反馈过来。而谢双瑶就指示小吴对信件进行归纳,总结出核心议题:靠战争征服当地,还是靠渗透逐渐演变,本地采取的开拓政策,团结和打击对象等等。小吴这里做好标注和简报之后,还要把谢双瑶标红的字段抄写粘贴,之后要录入电脑,以备后续查找——还好新一批打字员已经在培训上岗了,否则光是文书工作就令人头疼。

“大家对开拓政策其实大致来说意见是一致的,打肯定要打,威慑性的打,但大方向来说,渗透为主。”

谢双瑶暂时搁置了对宗教政策的思考,关心起最重要的战略,“说明课都上得还不错,还是很有脑筋的。征服容易,治理难,如果只是抢劫,那当然可以打了,但要有人留在当地垦殖的话,本地人的敌意就必须列入考虑了。”

“南洋那样的自然环境,光靠杀肯定是不行的——也杀不完,要防着抽冷子放箭那。”马脸小吴主要起到一个捧哏的作用,实际上她说的都是信件中总结出来的信息,她本人没有去过南洋。如果不是来了鸡笼岛,对于南洋的环境也是很难想象出来的——

这就要说到张宗子送回的照片和徐侠客的地理游记的作用了,结合了照片和游记,才能对南洋的具体情况有个含含糊糊的想象。不过,马脸小吴还是很不能理解有些信件中的措辞,虽然谢双瑶标了红,她得抄写记录。

她大声地朗读出来,“我唯独的疑问就是,土人们是否愿意摆脱现在原始的生活,进入到文明之中,虽然在我们看来,他们的生活艰苦而悲惨,但痛苦源于要求无法被满足,而要求是否又是被文明培养出来的呢——真有人情愿生活在被蚂蚁咬一口就死的环境里吗?

这是于小月写的,她信里还提了个倒霉的侍卫,被蚂蚁咬了一口,走不了路,只能留在原地等人回来接,但他们返程时,人已经不见了,地上有蛇痕,本地人说是被大蛇卷走吃掉了,这……这样朝不保夕的环境,真有人能其乐融融吗?”

“有的。”这一点谢双瑶倒是不怀疑,“一种气候条件养成一种民族性吧,他们那样的气候,自然会偏向采集多一些,懒惰、及时行乐,没有储蓄意识……主要就是因为意外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都不是人力可以左右的。努力也未必有成果的话,人就不一定会努力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