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都市言情>蝉动>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节闹剧和突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节闹剧和突变(1 / 3)

自1939年中日战争逐渐进入相持阶段开始,国党第五次中全会后,某人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红,大肆散布破坏联合抗日舆论,提出了防红限红溶红的策略。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国统区尤其是边区周边的果党军队屡次制造各种摩擦事件和惨案,企图借此消灭西北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换取日本的让步,以巩固其统治地位。
从1938年12月至1939年10月,果军和晋绥军先后制造摩擦事件150多起。
如在华北先后制造了“博山惨案”“深县惨案”,又在华中制造了“坪江惨案”“新集惨案”“确山惨案”。
大批地下┴党干部、战士、隔命群众被捕杀,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出现严重危机,南洋华侨团体闻讯多次询问山城。
对方表示这是西北方面主动挑衅,政府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云云,断无破坏联合抗日之意。
为了能够查清真相,南洋视察慰问团离开长安后,沿着国统区与边区交界开始走访,途径耀县、同关、郃阳等多个城市。
途中徐恩增上蹿下跳,组织当地党部调查人员和中统成员事先找相关人员“谈话”,企图掩盖果党挑起争端的行为。
邬春阳也安排各地的军统派出特务,制造、销毁摩擦现场的证据,一处在这方面是绝对的专家。
在果军和特务的枪口下,这几个地方的知情者或保持沉默,或颠倒黑白,慰问团渐渐相信了果党的说法。
左重在一边冷眼旁观,没有做任何表态,更没有破坏果党掩过饰非的行为。
等到了边区驻地,看到边区内部的情形,陈先生等人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
对方能从底层成为大富豪,肯定不会偏听偏信,别人说的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这天,慰问团车队结束了在郃阳的行程,准备前往最后一个调查地点——韩城,不想车队刚刚出城,就被一群老百姓打扮的民众拦住。
这些人跪在道路中央,每个人手里都举着一封信,嘴里大声喊着什么,陈先生见状连忙让归有光停车,摇下了车窗。
“地下┴党草菅人命,冤枉啊!”
“边区抢夺土地,天理不容。”
车窗刚一打开,就听到七嘴八舌的喊冤声,这把陈先生搞得有些莫名其妙,他又不是国府官┴员,对方跟他喊什么冤。
不过考虑到慰问团本就有考察地下┴党政策的计划,他还是准备下车聊一聊,或许能从拦路者口中,得到想要的真相。
徐恩增挪动肥胖的身躯,打开车门站到车旁,殷勤地用手挡住门框上沿,给陈先生让开了位置。
前排的归有光、邬春阳以及随行的小特务也下车快速围住人群,逐一检查证件以及搜身,以防有刺客隐藏其中。
确定没有问题,陈先生亲切的跟拦路者一一聊了起来,然后脸色越来越难看。
按照这些人的说法,他们有的是“良善富农”,有的是“诚实经营”的商户,还有“德高望重”的乡老。
边区政府没有任何理由,就抢了他们祖祖辈辈“辛苦”积攒下来的家业,还要开公审大会审判他们。
成百上千亩的良田被分给了大字不识的泥腿子们,这简直是造孽啊。
说到这里,拦路者纷纷放声大哭,仿佛受了天大的冤屈,慰问团成员眉头不禁紧锁。
这跟山城西北代表处与慰问团介绍的地下┴党政策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想到自身也是商人和地主,出于阶┴级立场,成员们不免对于边区驻地之行心生疑虑,不知道该不该去。
陈先生听完“控诉”,虽然很气愤,但也没有冲动,沉着脸接过其中一人手上的告状信看了一眼。
当看到信封上的陈科次先生赐启时,他顿时愣了一下,科次是他的字,已经很多年没有用过,只有亲朋好友才知道。
对方自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富农,是如何得知这件事的?
又是谁告诉对方自己一行人的行踪?
有人在从中作梗!
陈先生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似笑非笑地瞥过果党人员,慢悠悠地问了拦路者一句。
“你们说的事情,我已知晓,对了,是何人告诉你,陈某字科次的?”
“这个.这个”
满脸油光的“普通富农”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徐恩增,却被对方凶狠的眼神吓得赶紧低下头。
啧啧,这活干得也太糙了。
一旁看戏的左重砸了咂嘴,想要栽赃,怎么着也得找几个人假装地下┴党杀手,再来些记者拍照、采访,最后再用陈先生的名义对外公开发表谴责啊,光找几个胖子喊冤有个p用。
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可是个技术活,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地,中统啊中统,真是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了。
归有光和邬春阳也面露嘲讽,在军统谁要是这么行事,一顿家法是免不了的,这不是把人当傻子吗。
陈先生终究是个厚道人,不想为难拦路者,问完不等回话就上了车,什么话都没有说。
脸色一会红一会白的徐恩增跟了上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