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三百三十四章以战促谈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四章以战促谈(1 / 2)

长安,逍遥园(1),天竺高僧鸠摩罗什议经场,园中僧侣众多。

禅堂之中,后秦皇帝姚兴与高僧鸠摩罗什对坐论经,大臣与僧众分坐在两旁静听。

鸠摩罗什,天竺人,七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后改学大乘,十二岁登坛讲法,称誉西域诸国,二十一岁被奉为龟兹国国师。

前秦天王苻坚听闻其声名,派大将吕光率数万兵马前往龟兹国相迎,龟兹国在西域诸国支持下组成西域联军坚守龟兹城。

吕光攻克龟兹城,见到而立之年的鸠摩罗什。因其年轻,吕光有轻视之意。此时前秦在淝水兵败,吕光回返至凉州,闻讯便在凉州称王,鸠摩罗什被留在凉州。

凉州十七年,鸠摩罗什受到诸多磨难,直至公元401年5月,后秦皇帝姚兴兴兵灭凉州吕氏,鸠摩罗什随秦军入长安。

姚兴以国师之礼隆重相迎,尊崇备至,将鸠摩罗什安置在逍遥园中居住,常率群臣和僧众听其讲经。

鸠摩罗什发现汉文译经和梵文原经出入甚大,遂向姚兴建议重新译经。姚兴在逍遥园开辟译经场,选名僧僧略、僧迁等八百余人助译,甚至亲自参与翻译、辩驳。

秦国境内佛教大兴,大量兴筑佛塔、寺庙,僧侣修行动辄千人,朝中大臣纷纷信佛,举国之中,十户有九家信佛。

讲经毕,姚兴挥退群臣,与鸠摩罗什来到后园回廊散步。

鸠摩罗什合什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老僧闻晋雍州刺史杨安玄在瓦棺寺留下‘菩提本无树’之谒,陛下行事求诸本心,便能无忧。”

九月二日,姚兴驾临骁骑营校场,观看秦晋两国赌斗。校场之内旌旗密布,战鼓隆隆,当姚兴的车驾来到时,三军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山摇地动。

姚兴想起去年十万大军攻雍,原以为能夺取洛阳,兵至汉江,结果损折兵马万余,粮草无数,让国库越发空虚。

张锋眼中闪着光芒,笑道:“董尚书放心,仆随主公多次出战,秦军、魏师都曾见识过,比起我雍州雄师来还差几分。”

齐公姚崇高声呼道:“万岁不可。上洛、弘农两郡是将士们沙场浴血所得,岂能轻易拱手让人。”

尹纬想起在襄阳时窥见杨安玄的情景,心中暗凛,晋国疆域十倍于秦,若是晋朝能重用杨安玄、刘裕这样的猛将良臣,大秦危矣。

尹纬拱手禀道:“晋使董怀态度坚决,不肯让步。”

等自己回归朝廷之后,一定要向琅琊王奏报,整顿军纪加强训练,招募一批新军按杨氏练兵法操练,以期改变京中六军软弱之态。

马宏看得更仔细,这些将士所骑的战马比自己所骑还要精良,身上皮甲皆是精心泡制,拔出砍刀试锋后,马宏厚着脸皮向杨安玄讨要了一柄。

“朕即位以来,关心农事,体恤百姓,行大善于天下。朕闻晋雍州刺史杨安玄内厘庶政、外修封疆,推行儒教,善待百姓,其所为亦朕所欲为。只要有利于天下苍生,朕又何惜两郡之地。”姚兴冠冕堂皇地道。

四境不宁,现在是大秦急需与晋朝和谈,安稳东南局势,共同抗拒魏国。这样朕才能腾出手来平定诸凉之乱,威慑赫连勃勃不敢异动,治国安民。

姚兴目光坚毅起来,只需给朕三年时间,朕将还大秦以强盛,届时从手中失去的东西都要连本带利地拿回来。

三次派军攻打洛阳无功而返,晋人要不据城而守让秦军无处用力,要不就暗施诡计取胜,让姚崇、杨佛嵩等将领对此怨念满满,早就想与晋军在沙场之上真刀实枪地斗上一场。

鸠摩罗什平静地道:“国祚绵远,大运不测。陛下只需一心向善,自有福报而来。”

近年来自己动用国库兴建寺庙佛塔,大力推广佛教,国中青壮有不少为逃避徭役而出家为僧,致使不少地方出现劳力不足,军队也得不到及时补充。为满足朝廷开支,苛捐杂税增多,百姓变得困苦。

董怀站在将台右侧,听到山呼海啸般的高呼声有些不安,轻声问身侧的张锋道:“张将军,今日比斗有几成胜算。”

姚兴沉吟半晌,道:“朕有意与晋国和谈,以两郡之地换取联晋抗魏。”

董怀亦知护军不及雍州兵马,暗自庆幸此次出使长安带来二百雍州轻骑,要不然即便和谈成功也给秦人晋军软弱可欺的印象。

自柴壁之战后,秦国屡遭挫折,姚兴心情沉郁地问道:“自弘始五年(后秦计元,公元403年)以来,国运不济,屡遭兵败,敢问大师秦国国祚如何?”

姚兴闻奏,点头道:“准奏。尹卿,你去与晋使言说,五日后于校场比试,晋军若胜便答应所求。”

张锋闻战则喜,笑道:“末将定不负所托,为朝廷争光。”

二百骑护送董怀北上的途中,侦骑、结营、夜哨按行军部署,毫不懈怠,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反观护军将士松松垮垮,每到驻地看着雍州兵马忙前忙后,即使马宏下令他们帮忙也是懒洋洋提不起精神。

马宏心中暗叹,护军兵马别说与雍州军一比一对抗,即便千人对上两百雍州兵马恐怕也要大败而归,只不知京口北府军能否与雍州军相抗。

从逍遥园回到东堂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