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三百五十六章玄武检阅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六章玄武检阅(1 / 2)

撤下胡桌重新落席,武陵王看着杨安玄道:“杨卿,原本定于三月八日的校场演武恐怕要推迟三日了。安成郡公、江州何刺史得知京城比武,上奏亦要率江州兵马前来参演,孤与琅琊王商议后答应了他。”

江州兵马要来,这样比试的队伍就变成了五个,杨安玄灵光一闪,笑道:“既如此,王爷何不趁此良机校阅三军,以振国威。”

琅琊王司马德文欣然赞同道:“此议甚妙。朝廷久未校阅,又经孙恩、桓玄之乱,军心不振,若能借此次演武鼓振士气,诚为好事。”

武陵王没有立即回应,捋着胡须思忖举办一次校阅大典需要费多少钱粮,好在方才杨安玄和刘裕将赢得的赌资捐赠给国库,算起来已有千万钱以上,应该足够举办这场大典了。晋室沉迷过久,确实需要一场大典来提振军心、民心,以壮国威。

祠部尚书殷仲文欣喜地道:“臣附议弘农公的提议,自简元帝在建康即位以来,朝廷尚未举办过一场校阅大典,此事可载入史册,臣自请为校阅使。”

五兵尚书董怀不在殿中,要不然肯定要与殷仲文争上一争。

问过刘裕、刘毅等人的意见后,琅琊王和武陵王低声商议几句,笑道:“既然诸君都以为可,校阅大典便定在玄武湖西岸,此次便交与殷卿和董卿两人主持。”

殷仲文起身离席,揖礼道:“臣遵命。”

举行检阅大典要准备的东西可不少,首先是参阅的军队,江州、雍州的兵马离得远,不可能赶上检阅,但历阳、京口、广陵与建康之间不过两三日的路程,肯定是要前来参加的。

玄武湖与长江相通,以前是东吴操练、检阅水师所在,这次既然举办检阅大典,当然少不了水师。京中水师有战船数百艘,届时调动五十艘,再从京口水师调百艘战舰,豫州水师出动五十条船,便有二百之数,足够壮观。

两人争论不下,闹到武陵王处,武陵王只给了八百万钱,称量入为出,殷仲文苦了脸,这点钱够什么用,难道自己还往里面贴钱不成,早知道自己就懒得揽这件苦差。

杨安玄道:“不错。沿校场搭一圈芦棚所耗不多,至少能容纳二千余人观战。再根据席位好坏分出等次,上席设茶水点心,备侍从;中席有茶水,下席则挤坐。”

一席话说得满堂皆笑,只是司马遵心中酸楚,堂堂武陵王皇室宗亲,居然要靠赐宴接见的方式来敛财,实是皇室之悲。

阴友齐笑着躬身道:“若无大事应该能支撑到夏赋入库,若是风调雨顺朝廷今年能过个好年。”

对于殷仲文奏请检阅大典之后赐宴之请,武陵王道:“若能为国敛财,便是天天赐宴孤也愿意。”

至于来多少人,带什么样的辎重,这里面有讲究,殷仲文和董怀商议了半天,最后决定京中六军出动千人,京口北府军除水师外再征调五百人,豫州是三百人,江州百人、雍州五十人,青州(广陵)二百人,算起来便有二千余众,加上水师超过五千之众。

贪念炽起,殷仲文道:“二百上席太少,老夫看可以设四百上席。”

殷仲文欣然举杯道:“安玄随口指点便得数百金,不愧是点金手,老夫以茶代酒,谢过指点。”

杨安玄沉思片刻道:“不妨让参加校阅的兵丁护卫校场,王爷、诸公以及上席、中席的客人不准百姓随意靠近。”

检阅大典前三天,所有席位皆售卖一空,茶楼酒肆伎院之中,无不谈论着即将到来的玄武湖检阅大典,寻常人得知朝廷不禁百姓前去观赏,纷纷相邀前去一睹盛况。

于是,杨安玄笑道:“殷公若能说动琅琊王、武陵王大典之后赐宴上席宾朋,这上席的价格肯定要往上升一长。”

武陵王府,司马遵听殷仲文禀奏检阅大典席位共售得四百二十万钱,笑着对度支郎中阴友齐道:“阴尚书,这些钱应该能支用一时了,卿不用见到孤就要钱了。”

董怀思忖了一下,奏道:“此法甚妙,通过座席换取收入,以后每隔三五年便可检阅一番。”

杨安玄微微一笑,好整以暇地端起茶喝了一口,不急不慢地问道:“殷公准备让两位王爷在何处观看校阅。”

殷仲文皱起眉头,他巴不得来的人越多越好,既能多捞钱又能为自己扬名声,只是杨安玄顾虑得很对,万一有刺客伤人,那可是前功尽弃了。

杨安玄笑道:“万人观典,只有这一点芦棚怎够?殷公不妨于校场四周都立起芦棚,芦内无须都设席,多数搭起木板仿效胡椅让人落坐观战即可。”

“连京中百官都无法安置。”杨安玄笑问道:“大典的场地可够宽广,能容纳多少人?”

殷仲文眼中闪着亮光,笑道:“安玄一语可抵百金。老夫受教了,这就前往王府向琅琊王和武陵王谏言。”

放下茶杯,殷仲文贪念不息,试探着继续问道:“除此之外,安玄还有何法?”

杨安玄把玩着青瓷茶杯,都说殷仲文性喜奢华,所居所用无不极尽华丽,这饮茶所用的茶具便是上好的青瓷,价比黄金。

杨安玄心中暗讥殷仲文竭泽而渔,劝道:“殷公,物以稀为贵,若是多了价格反提不上来,恐怕得不偿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