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三百七十七章凄风冷雨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七章凄风冷雨(1 / 2)

南凉景王秃发傉檀得知赫连勃勃袭扰秦国,感觉时机已到,不再奉秦国为宗主,一面派兵攻打北凉宣王沮渠蒙逊,一面派使者前去游说西夷校尉乞伏炽磐,试图联合抗秦。

乞伏炽磐是原西秦王(今位于甘肃西南部及青海部分地区)乞伏乾归长子。前秦苻坚在位时,乞伏鲜卑酋长乞伏司繁为镇西将军,后其子乞伏国仁接任。

淝水之战,苻坚败亡,乞伏国仁召集诸部,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

乞伏国仁死后,其弟乞伏乾归继位,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姚兴击败西秦,西秦国除,降附后秦,乞伏乾归被封为归义侯、西夷校尉。

今年年初,乞伏乾归前往长安朝觐,姚兴怕其难以控制,索性留其在长安任主客尚书,命其子乞伏炽磐接任西夷校尉之职,统率部落。

乞伏炽磐权略过人,深知秃发傉檀不可信任,而且父亲被留在长安做人质,当即斩杀来使,把人头送往长安献给秦皇姚兴。

南凉与沮渠蒙逊的作战以失败告终,反被北凉占领日勒城。赫连勃勃得知南凉王叛秦,派使者前去求亲。秃发傉檀对这个忘恩负义的大夏王殊无好感,一口拒绝。

恼羞成怒的赫连勃勃率轻骑二万攻打南凉,屠万余人,掳掠二万七千余人,牛马羊数十万头返师。

秃发傉檀忍不下这口气,率军追击。赫连勃勃在阳武下峡设伏大破南凉兵马,杀敌一万余,南凉文武大臣丧生十之六七,秃发傉檀在数名护卫的保护下逃往南山,几被生擒。

经此一战,秃发傉檀对赫连勃勃深为恐惧,决定坚壁清野,将姑臧城方圆三百里的百姓都迁入城中,南凉国的百姓惊恐不安,时有反叛发生。

武陵太守冯迁是毛家旧将,当年曾是其伯父益州刺史毛璩麾下的益州督护,曾斩杀过桓玄,被朝廷授为武陵太守。

司马遵道:“王谧死后,德文要把司徒之职揽下。扬州刺史让众臣推举,即使众人推举刘裕也最好让他坐镇京口兼任。”

毛脩之兵分水陆两路,麾下振武将军张季仁与奋武将军原导之由陆路进攻洋柯城,他自己率参军严纲与冯迁从水路进发。

鲍陋,当年的海盐县令,刘裕战孙恩之时,其子鲍嗣之率军相助刘裕,鲍嗣之战死。刘裕掌权之后念起这段旧情,司马荣期战死后便推荐鲍陋担任益州刺史。

司马遵微微睁开眼,聚拢了一下目光,轻微的声音道:“德文,不用常来看愚,免得过了病气。”

…………

谯纵闻讯,忙派使者前往长安,请求后秦派兵支援。杨安玄致信杨思平,让其伺机夺取梓潼、广汉等郡,任由朝廷兵马过境。

毛脩之致信新任益州刺史鲍陋,请其出兵北上一同进攻成都府。鲍陋以时机未成熟为由,不愿出战。

司马遵心中暗叹,再大的恩德也比不过自己登上皇位的诱惑,轻声叹道:“无论杨安玄作何选择,此人在雍州施政堪称仁厚,若果有一天江山不守,德文不妨逃奔他,至少能保全血脉延续。”

司马德文坐到榻沿边,替司马遵掖了掖锦衾,勉强露出笑容道:“阴友齐送给孤几根北燕老山参,弟拿来给兄长补补身子。”

司马德文快步上前,看到锦衾中那张苍白、瘦削的脸,忍不住眼泪落了下来。

说罢,又急急地咳起来。司马德文起身倒了碗水,扶司马遵坐起喝下,咳声好不容易止住。

去年攻蜀因杨承祖反叛斩杀司马荣期而失利告终,毛脩之率军退回涪陵城。梁州更换郡守,原涪陵太守文处茂被调任巴西郡守,接任的太守王琰并非毛家旧部,毛脩之心知梁州换郡守是为提防自己,识趣退出梁州,驻兵在荆州武陵郡舞阳城。

刘敬宣主动提出辞呈,让出江州刺史之职,不让刘裕为难,这让刘裕愈觉愧疚,转任刘敬宣为冠军将军、宣城内史,一直等待机会想让刘敬宣立功再行封赏。

司马德文道:“眼下朝中最有资格的莫过于刘裕,他若有意入京主政弟恐怕无法阻挡。”

司马遵闭上眼喘了两口,道:“孟昶、郗恢、谢混皆可。”

司马遵的声音陡然变大了几分,道:“外用刘毅、杨安玄抗衡,内则信用孟昶、谢混、郗恢、孔安国、阴友齐等人,或可勉力维持。”

十二月的建康城分外阴寒,凛冽的江风呼啸着刮个不停,刺骨的寒意弥漫在整个城中。

司马德文道:“弟一定会施恩于他,让他报效朝廷。”

“孟昶品行高洁,在朝中颇有声望,能够守节尽忠,咳咳……”。司马遵咳起来,司马德文有些手足无措,等司马遵咳声止歇,又道:“郗恢、谢混家族世受皇恩,亦能忠心朝廷,若是此三人担任扬州刺史,晋室或有一线之机。”

武陵王司马遵和扬州刺史、司徒王谧相继病重,朝堂之上一片压抑,琅琊王司马德文简单地问询了几句便宣布退朝。

司马遵轻声道:“让他们退下吧。”

退朝之后司马德文乘坐车轿前往东城武陵王府探望皇兄司马遵,心中如同压着一块寒冰,若是皇兄有个三长两短,原本风雨飘摇的晋王朝将断去最为有力的一根支柱,倾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