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三百八十二章为人嫁衣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二章为人嫁衣(1 / 2)

夺取广汉城,刘敬宣休整五天,继续派朱林和沈庆之夺取三台和五城。

蜀军新败,兵无战心,三台守将李孚献城投降,五城守将见晋军压境,城中仅有千余守兵,知难抵敌,干脆弃城而走,拱手将五城让于晋军。

谯道福从广汉城败走,直接退守到绵竹关。谯纵知道已到生死关头,征发两万大军驻守绵竹关,命谯道福凭险据守。

桓谦自秦来蜀之后,凭借着桓氏余荫,不少士人投奔他,桓谦虚心相待,声誉日隆。谯纵心生猜忌,找个理由将桓谦及其族人桓怡、桓蔚、桓谧等人囚禁在成都南的龙格(今双流),派人看守。

晋军迫境,谯纵又想起桓谦来,派使者向桓谦致歉,请他前往绵竹关帮助谯道福守关。

毛脩之率另一路大军夺取江阳城,继续前行受阻于僰道(今宜宾)。蜀镇东将军、巴州刺史谯明子驻军于此,毛脩之难以前进。

梁州刺史杨思平派朱超石率五千兵马南下夺取梓潼郡,一路势如破竹取白水、汉德,兵临葭萌关西面。年初涪陵太守文处茂调任巴西太守,朱超石兵发梓潼郡,杨思平命文处茂率郡军攻打葭萌关。

葭萌关东西两面被围,守将龚班得知晋军大军已经夺取广汉郡,先锋已抵达涪县,认为蜀谯在劫难逃。龚班出身梁州安汉,文处茂请龚班之叔龚云前去劝降,龚班顺遂献关投降。

取葭萌关后,朱超石继续南下,兵至梓潼郡治所梓潼城。此时沈庆之已至涪县,刘敬宣率大军紧随其后赶至,激战七日城破。

拿下涪城后,沈庆之率所部二千人北上增援攻打梓潼城的朱超石,刘敬宣则在涪县整顿兵马,准备攻打绵竹关,夺取成都府。

独坐在县衙大堂,刘敬宣暗自气恼,朝廷兵马要随他撤回建康城,攻占的梓潼郡、广汉郡是梁州所属,杨安玄可以通过杨思平名正言顺地得到这两郡。杨安玄好算计,愚出生入死伐蜀,到头来却为他做了嫁衣。

绵水两岸多竹,河上搭着竹桥,兵马顺利来到绵竹关下。朱竹率军先至,已经攻关数日,难撼雄关分毫。

一连五日,刘敬宣苦思破关之计无果,只有寄希望于入山中寻路的原导之,能找出一条绕过绵竹关的小路来。

这已是

一个月前,刘敬宣得知梓潼城被梁州军占领,便多次催促沈庆之率军前来增援。可是沈庆之托辞朱超石闻知桓谦协守绵竹关,不愿与桓家为敌,回返了汉中,他要驻守梓潼城。

绵竹关,地势雄峻,是入成都的咽喉要道,是成都的北门户。当年诸葛瞻父子在绵竹关战死,邓艾大军直逼雒城,蜀汉已无险可守,后主采纳谯周之策,遣使请降。

亲卫端着托盘进来,一碗粟米粥、一张面饼和一块咸菜,这是他的晚饭。刘敬宣喝了两口粥,没有胃口,起身巡营。

再过两日,城上投下数百颗头颅,滚至攻城晋军的脚下,其中便有原导之的人头,他所率的数百名探路晋军尽被蜀军斩杀山中。

于是,刘敬宣向梁州刺史杨思平发文,让他派遣兵马前来相助。杨思平回复仇池蠢蠢欲动,秦国大兵压境,汉中情形危急,抽调不出兵马。

赵田笑道:“刘敬宣成败操于主公一念之间。”

王镇恶点头赞同道:“刘敬宣劳师远征,粮草补给靠荆州。荆州刘刺史屯粮于江州,再由江州运往江阳和涪县,这一路山水迢迢,损耗巨大,一旦粮断,刘敬宣不战自溃。”

奋武将军原导之道:“强攻难取,何不命人入山林找寻小路绕过绵竹关。当年邓艾灭蜀能走出阴平小道,或许绵竹关亦有小路可通。”

杨安玄好整以暇地道:“刘道规是征蜀的督统,运粮之事自有他操心,不用理会。朝廷若是要梁州征发民伕运粮,不妨帮着运送,若想从梁州征粮,让他拿钱来买。”

吵闹声远远传来,刘敬宣加快脚步,看到一伙士兵气愤地叫嚷着,“这粥稀得照得见人影,饭不吃饱如何上阵杀敌”、“不错,哪个王八蛋克扣了军粮,找将军说理去”。

军中粮草不足的事军需官禀报过刘敬宣,粮草从荆州江陵辗转运来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一石粮草运至涪城也消耗了近半,目前军中仅剩下五日军粮。

军需官王慎,听到兵丁闹事已是吓得满头是汗,听说刘将军叫他前去两腿发抖,连走路都不利索了。曹操杀军需官的故事可是每个军需官都知道的,王慎真怕刘敬宣借他的人头来安抚兵丁。

攻打绵竹关近两个月,攻城损折将士超过千人,染病的将士又将近千人,五千兵马剩下不足三千,而且已成疲师。现在刘敬宣最担心是蜀军从绵竹关中杀出,以晋军目前的状况怕是难以抵敌。

八月八日,刘敬宣率领残军撤回涪县,谯道福生怕中了晋军的诱敌之计,没有理睬桓谦追击的建议,目送晋军离开。

刘敬宣聚将商议破关之事,朱林介绍了攻打绵竹关的情况,道:“谯道福无论如何挑衅、辱骂都闭关不出,只在城头坚守,恐怕一时之间难以攻破。”

杨安玄道:“蜀中民心凝聚,易守难攻,蜀国有数万兵马据险而守,刘敬宣以不足万人想要夺取成都,谈何容易。”

“愚方才接到探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