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三百九十四章天意莫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四章天意莫测(1 / 2)

南燕灭亡是意料中事,杨安玄倒是没想到北魏年轻的天子颇有能力,很快控制住乱局。

即位当天,拓跋嗣便下旨迎回被贬在家的官员,以南平公长孙嵩、北新侯安同、山阳侯奚斤、白马侯崔宏等八个德高望重的臣子为“八公”共同处理朝政。

境内盗贼纷起,拓跋嗣下旨赦免盗贼,让他们安心归籍,另外又派河内镇将于栗磾率一万兵马清剿那些反抗的贼人,动荡不安的局面很快稳定了下来。

看过谍报,王镇恶赞道:“这位北魏天子年仅十八岁,就有如此手段,称得上明主。”

杨安玄深有同感地叹道:“愚宁愿魏天子仍是拓跋珪,拓跋嗣终将成为晋国之患。”

杨安玄收到寇谦之从平城寄来的信,对北魏局势十分了解,有些朝堂大事暗卫难以触及,寇谦之的信中透露的消息是补充。

信中寇谦之一扫惶恐之意,他事先得到杨安玄提点“结交太子”,在拓跋嗣逃亡在外的时候派弟子前往服侍,等拓跋嗣即位之后不但没有问罪于他,还让他主持仙坊,允许他在北魏境内授道。

北魏暂时无法顾及,杨安玄道:“此次伐燕得北青州四郡,获益甚多……”

王镇恶打断杨安玄的话,羡慕地道:“朝廷此次十分慷慨,拿出了不少爵位封赏,前去参战之人都得到了封赏。”

杨安玄明白王镇恶的心意,决定伐燕之时王镇恶就不止一次地向自己请战,便是想得到封爵。雍州军中胡藩、杨安远、刘衷三人得到了封县子爵位,封邑四百户,让王镇恶很是眼红。

伐秦比起伐燕要困难许多,当然功劳也更大,王镇恶信心满满地憧憬着收复长安封侯。

刘裕见状怒不可遏,下令道:“城中男子全部坑杀,把女人赏赐给有功的将士。”

大殿外传来喧哗声,刘道怜喜气洋洋地押着慕容超和一众燕国的臣子前来复命。能抓住燕国天子,朝廷肯定又会封赏,就算爵位不变,将军的封号也要往前挪。

刘裕终于踏进了被他围困近八个月的广固内城,城中到处都是被投石砸烂的残垣断壁,石块瓦砾杂乱地堆积在街道上。燕军和燕国百姓趴伏在地,多数人染上了软脚病,连站起的力气都没有。

杨安玄安抚道:“平灭南燕之后,愚准备休养一两年便开始伐秦,届时定让镇恶你率军前往。”

刘裕大踏步入殿,目光在高阶之上闪着金光的宝座上停留了片刻,吩咐道:“将宝座拆下,送往京中。”

刘裕拉着刘道怜在身旁坐下,轻声透露道:“为兄决意攻打杨安玄,夺取襄阳”

那些大臣纷纷向刘裕身旁的刘敬宣求救,当初刘敬宣、司马休之投奔南燕与这些人是旧识。刘敬宣只得代为求恳,刘裕冷脸拒绝。刘敬宣只得背转身去,眼不见耳不听心不烦。

刘穆之发现刘裕的情绪异常,柔声劝道:“主公先入殿歇息,刘将军和檀将军已经带人去追了,慕容超逃不掉。”

刘裕抬头看向空中,喃喃道:“杨安玄对愚的威胁太大,愚要先下手为强,赌上一把,绝不能坐视其壮大。道怜,你替愚守稳北冀州,不准杨孜敬率军援救。”

刘敬宣无奈,跪地向刘裕请求,愿以自己的爵位相换,刘裕这才答应饶慕容超之母段氏不死。

刘道怜道:“兄长既然决心已定,弟自当追随。”

即便如此,刘裕还是下令将南燕宗室、鲜卑大臣斩杀三千人,将家属籍没为奴,赏赐给将士。

刘穆之认为,朝堂上尚有反对之声,西蜀谯纵、广东卢循未平,隐患众多,此时伐燕已然立威天下,不宜再与杨安玄撕破脸争斗。

散骑常侍韩范劝道:“主公,晋室南迁,中原鼎沸,士民无援,不得不依附强权,内心却期待王师前来。北伐若坑杀百姓,恐怕西北的百姓就不敢望王师前去解救了。”

这几日刘裕暗中与刘穆之、刘道怜以及刘敬宣等人不止一次地商议过,趁着北青州人心未附,以朝廷的名义夺取不难,难的是事后如何向朝廷和杨安玄解释。

刘裕笑笑,道:“愚留给你两万兵马,其他人带回下邳,休整月余便从彭城往西直取襄阳,愚会让道规、无忌从荆、江起兵北上配合,先下手消除隐患。”

看着这些疲弱不堪的人,刘裕感觉心中怒火燃烧,自己枉称豪勇,居然被这些风吹都会倒的疲兵困在城外这么久,而且还是南燕的镇南长史尚书悦寿打开城门,把部队放了进来。

这一次刘裕没有听从刘穆之的见解,他认为杨安玄对他的威胁远胜过谯蜀和卢循。一直以来刘裕都视杨安玄为劲敌,不过他掌控着北府军,潜意识中认为天下没有与之抗衡的队伍。

留在临朐城中的暗卫得知广固城破,带着杨安玄的手书前来求见刘裕,要求刘裕遵守约定让其挑选二百人离开。

得知张纲的母亲和家人被挑走,刘裕对刘穆之道:“原来杨安玄让出临朐城早有预谋,着实让人生畏。张纲家人被其所救,定然死心塌地为其所用。”

刘裕被点醒,对着韩范施了一礼,肃容道:“多谢韩公直言相谏,愚一时激愤差点酿成大错。”

作为杨安玄身边最重要的谋士,王镇恶知道此言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