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四百二十七章四面皆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七章四面皆敌(1 / 2)

姚兴吐血昏迷倒地,众臣慌乱不堪,姚泓忙下令将姚弼等人重新收押,护送姚兴回寝宫。城外姚洸不知城内情形,还在叫嚷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去。

午时,东平公姚绍带了圣旨和一批粮草出城犒军,安抚姚洸大军。姚洸方知姚弼等人不但没杀掉太子姚泓,反而自己被关在牢中。

姚洸有些不知所措,当初与姚弼约定里应外合谋取储位,如今姚弼失手,自己当何去何从。依诏入京,恐怕落得姚弼一样下场;率军攻城,先别说能不能攻克长安,麾下将士是否会听命都两说;重回定城,只怕定城已被晋军所夺。

姚禹劝说姚洸听从安排回归定城,只要能保住麾下兵马,届时无论朝局如何发展都能进退自如,以太子姚泓宽宏的个性,应该不会怪罪于他。

二月十日,姚洸回师定城,尚未行至郑县,就收到定城守将安鸾投降晋军的消息,赶紧加快行军进驻郑城。

二月二日,姚洸率军离开定城;二月三日,王镇恶便对定城发动攻击。蒯恩、鲁轨身先士卒,亲自率军攀城,定城岌岌可危。

二月七日,王镇恶投书城中劝降,称定城无险可守、无兵可援,已成死地,长安城皇子争储,无心战事、亡国在即,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如归降晋国,可保荣华。

安鸾思之再三,于二月八日献城归降。

身处敌境,这五千战俘的处置不可不慎,王镇恶命刘衷运送降兵走水路返还孟津关交给司州刺史鲁宗之安置。

晋军在定城休整两天,王镇恶留下杨安远守潼关,周超守定城,自己率蒯恩、鲁轨带着一万兵马前往郑县。

当初发动攻秦时,本以为年底前能结束战事,看来自己有些眼高手低了,秦军的抵御十分顽强,即便有火药相助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夺取长安。

姚讚无奈,只得带了支持自己的兵马进驻蓝田城内,秦军一分为二,城外大营原本三万兵马,被姚弼带往京中五千,如今归了东平公姚绍统领。剩下的两万余人,约有五千左右听从太子令谕随姚讚进了蓝田城,而城前大营中只剩下不到两万人,听从尹宏指挥。

二月十五日开始,晋军开始大举进攻,以战车为屏障,徐徐推进,尹宏固守营寨不出。

追随拓跋珪东征西战,重建代国,魏登国元年拓跋珪称魏王,任长孙嵩为南部大人。长孙嵩不负拓跋珪重任,讨柔然斩别部师屋击,平叛逆茂鲜,征中山城灭燕,立下赫赫战功。长孙嵩征战四十余年,王慧龙的那些举动怎瞒得过他,但愿陈渔率水师能及时赶到,让长孙嵩有所顾忌。

襄阳城留守的精锐不足万人,加上雍州各郡郡军以及屯军也不过四万人左右,战力弱于朝廷兵马。刘裕可能水陆并进,陆路出江陵过当阳攻打那口城,水路从夏口逆汉水而上,可以直取襄阳城,水师被自己调往黄河伐秦,剩下的船舰无力阻挡朝廷水师进攻。

平灭刘毅后,朝廷大军没有返师,不用问下一步不是打算伐谯蜀就是进攻襄阳,杨安玄猜测刘裕进攻襄阳的可能性极大。

数年前穆崇率军攻打兖州失败而回,杨安玄命胡藩在成皋关、汜水入黄河口一带建起十数里城墙,立烽火台,架设有数十床万钧神弩守护,魏军若要强攻,定要伤筋动骨。

蓝田城,正如杨安玄所料,抚军将军姚讚前去接管兵权,遭到尹宏的坚决反对,城外将士多听从姚弼的指挥,对太子的令谕不以为是。

刘衷派陈渔运送定城降兵回孟津关,鲁宗之是宿将应该会将这些秦国降兵用于守御孟津关,魏军突破孟津的可能性不大。

杨安玄命暗卫收集过秦、魏等国的重臣资料,北魏南平公长孙嵩今年五十五岁,十四岁时便接替父亲成为南部大人,统领兵马。后来苻坚灭代分东西两部,分由刘库仁和刘卫辰掌管,长孙嵩归附刘库仁,后归附拓跋珪。

大夏赫连勃勃并没有建都城,带着轻骑四处劫掠,保持着游牧习性,赫连勃勃正率领军队攻打安定城,估计长孙嵩不会把精力放在他身上。

兖州别驾习辟疆来信告知,王慧龙得知魏军有意南下的消息,发动役夫加固了城墙,新树起不少箭楼,每日率领屯军在黄河南岸操练,声威浩大,百姓安定。

看来自己估计得没错,这位秦太子扮猪吃老虎,是个狠角色。自己要尽快发动攻势,不然让姚泓掌控了局面,攻秦会越发艰难。

送往兖州的书信刚送出,朝廷兵马夺取江陵的消息便送至,得知刘裕驻军在江陵,积极调运粮草辎重,杨安玄心中一沉,刘毅居然这么快就灭亡了。

魏师强在轻骑,可命陈渔在孟津关和成皋关之间游弋,寻找战机,陈渔为人机敏,应该能牵制魏师南下。有水师在,长孙嵩不敢冒进,不然粮道和后路危险。

只要将魏军挡在黄河之北,其来去如风的特点就无法发挥,等到自己夺取长安回师,就不用再怕魏师了。

杨安玄最担心的变数出现了,雍兖司三州精锐大多被抽调攻秦,若是魏国趁机夺取成皋关,兵发荥阳,那么自己即便夺取长安也可能失去洛阳以及兖州大片疆域。

杨安玄亲笔写信,以商讨的语气分析了魏军可能的动向以及应变之策,让王慧龙与成皋城裴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