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四百四十九章天子社稷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九章天子社稷(1 / 2)

梁州境内风云激荡,襄阳城中亦是波涛汹湧。

自七月下旬开始,朝廷每隔几日便发来一道旨意,敦请雍公前往建康城主政。从建康到襄阳沿途吹吹打打、张旗悬彩,唯恐世人不知。前位宣旨的天使刚出襄阳城门,下一个天使又接踵而至。

百姓看热闹,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朝廷不安好心,有人则以为朝廷既然如此看重雍公,雍公理应前往建康城,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雍公府,杨安玄安排

杨安玄想起前世听评书中讲“十三道金牌调岳飞”的故事来,哂笑道:“刘太尉为了打压愚,手段百出,若不回敬一下显得愚不识礼。余应,执笔替愚上疏。”

两丈高的白练,黑字个个大有尺许,站在半里外都能看清白练上醒目的黑字:奏请天子驾还洛阳疏。

巳时,雍州特使带着悬挂白练牛车招摇过御道前往司马门上疏,尚在东堂议事的刘裕得到禀报,得知杨安玄大张旗鼓地向朝廷上疏,请天子还驾洛阳。

刘裕感觉头皮发麻,刘穆之更是目瞪口呆。向襄阳不断颁旨召雍公来京的主意是他所出,用以败坏杨安玄的声誉,哪料杨安玄还一记封喉,请天子还都洛阳。

杨安玄悬练上疏之事京中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司马德文很快便得到了消息,晚间还多饮了两杯。

天子依旧木然,琅琊王暗暗用力握紧拳头,望向若有所思的太尉刘裕,司马德文觉得心中舒畅,笑道:“雍公奏疏文采斐然,那句‘天子守国门,壮士死社稷’让孤热血沸腾,恨不能立刻还都洛阳。”

太常司马珍之率先出班奏道:“雍公平灭伪秦,收复长安,洛阳稳固,此诚还都之良机也,臣请万岁下旨还都洛阳。”

司马德文睁开眼,轻握住禇灵媛的手,夫妻对视无语,温情无限。

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司马德文摇头晃脑地道:“自永嘉南渡以来,朝廷在建康立都已近百年,历代先祖从未忘记收复故土、还都洛阳。淝水大战后,洛阳虽然被收复,但破败不堪,而且常遭秦、燕侵袭,所以先帝才没有还都。”

侍中孔靖奏道,迁都兹事体大,不可仓促决定,要让臣民广议,司马德文以为是,于是迁都之事暂时搁议下来。

秦淮河上的画舫轻摇,歌女们的轻吟慢唱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座中众人交头接耳,有人高声吟诵着奏章中的词句,当念到“天子守国门,壮士死社稷”时,叫好声轰然响起,不少人端起酒一饮而尽。

“……长安既克,洛阳转安,天下初定,宇内廓清……臣闻‘天子守国门,壮士死社稷’,冒死奏请万岁还故都,修饬宗庙宫室,祭扫先帝陵寝,重光大晋。”

刘裕已经听过杨安玄的奏章,奏章中那句“天子守国门,壮士死社稷”让他热血沸腾,若是这道奏疏是自己所撰多好,举目看朝堂众人,听到此句时多有振奋激动之色。

司马德文笑道:“孤难得心中舒坦,王妃便让孤喝个痛快。”

驾部曹郎陶平和屯田丞甘越两人坐在一隅窃窃私语,甘越轻声问道:“兄长认为朝廷会还都洛阳吗?”

谢裕字景仁,是太傅谢侄孙,宣城内史谢允之子,陈郡谢家子弟;王裕之字敬弘,是琅琊王氏子弟,其祖父是平北将军、司州刺史王胡之,王胡之之父王廙是武陵县侯,丞相王导、大将军王敦的从弟,晋元帝司马睿的姨弟,“书圣”王羲之的叔父。

“孤若能奉皇兄还都洛阳,便不必在朝堂上看刘裕的脸色。”司马德文醉意十足地道:“雍公是皇戚,定然助孤。”

不放心司马德文酒醉,禇灵媛坐在床榻旁替他摇着扇,端详着丈夫的脸庞。司马德文还不满三十岁,眼角就有了皱纹,禇灵媛心中酸楚,伸手轻轻地在他的眼角揉动。

甘越默然,若是朝廷真还都洛阳,他们这些原本东吴的士族没了北方门阀的欺压,日子或许会好过些。

杨安玄的《奏请天子驾还洛阳疏》江南大地掀起风浪,上品门阀担心还都后失去原有的地位,次等门阀和寒族却看到了机会,不断有人上疏要求朝廷迁都。

禇灵媛见司马德文胡言乱语,这王府之中不知有多少宋公耳目,传到刘裕耳中又起事端。放下酒壶,吩咐一旁侍立的内臣道:“王爷醉了,扶他前去歇息。”

八月十四日,天子司马德宗临朝,琅琊王司马德文侍立在旁,众臣朝贺,分立两旁,不少人眼中都闪着兴奋地光芒,准备着看一场好戏。

朝廷加封杨安玄为雍公、刘裕为宋公之后,刘裕对朝堂进行了一番调整,琅琊王司马德文仍为大司马、司徒;自任太尉、录尚书事、中书监、领军将军、扬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空悬,尚书右仆射刘柳;中书令袁湛;丹阳尹刘穆之兼吏部尚书;董怀为兵部尚书、阴友齐为祠部尚书、谢裕左民尚书、王裕之接任病重的吴隐之成为度支尚书;太常司马珍之、御史中丞阮歆之、廷尉郭定、侍中孔靖等等。

敦请杨安玄入京的诏书要加盖天子玉玺,司马德文自然知晓此事,对于刘太尉的用心也明了。杨安玄反戈一击,正中刘太尉的要害。想到平日朝堂上被刘裕逼迫,司马德文有些迫不急待地想看刘裕气急败坏的样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