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四百七十章钩心斗角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章钩心斗角(1 / 2)

七月二十五日,天子下诏讨伐荆州;八月一日,刘裕率军出征;八月二日,谍报送到洛阳的杨安玄手中。

刘裕伐荆是预料中事,杨安玄早有准备,派沈庆之驻守竟陵、三千水师驻于破冢,援助荆州粮食,出动役夫帮着修建两岸工事等等。

杨安玄预想刘裕应该在明年才会攻势,没想到丁旿刺杀事件让舆论对刘裕不利,逼得刘裕不得不借助征战转移舆论压力。

若是刘裕取胜,自然声势再涨,司马氏最后一点势力也将泯灭,只剩下任人宰割,反对之声自会消失。

杨安玄冷冷一笑,岂能让刘裕顺心遂意,自己正要借此次征战,给这位刘太尉一个教训,让建康门阀看一看,战无不胜的刘太尉同样也会吃败仗。

杨安玄没有急着返回襄阳,而是在洛阳远朋居中连续下达了多道命令。

首先,杨安玄写信给司马休之,让他上疏朝庭,控诉刘裕罪状,积极备战,自己将与他一同对抗刘裕大军,共同发檄讨刘。

其次,杨安玄写给北雍州刺史王镇恶,让他稳定北疆;让孟龙符屯军池阳,全力防御夏军;给蒯恩去信,让他率军南下,与梁州司马朱超石一起平灭仇池国,这样一来梁州,武都、阴平、天水、略阳等郡便与安定郡联成一片,恢复故秦州之域。

给北益州刺史阴绩去信,让他盯紧檀道济,若是檀道济从南益州夹攻荆州,则顺势攻占南益州。

为防北魏趁火打劫,杨安玄命鲁宗之在司州大举募兵,从屯军中选拔精壮一万二千人,渡河前往蒲坂城,这样二哥杨安远麾下便有兵马四万,加上陈渔水师,足以可以抵御魏军的侵袭;同时让齐恪、王慧龙、裴强守稳黄河南岸一线,不给魏军可趁之机。

战船千艘,绵延十数里,江上商船见此情景,纷纷往两岸躲避,太尉伐荆,战事又起。

跟随在众人身后的还有新叛逃而来的张裕和檀范之,两人都被刘裕任为录事参军。

徐逵之高声应诺。

司马德文再次长叹,摇头道:“谈何容易,朝堂诸公缄口不语,天下藩镇多为宋、雍分掌,皇室除了休之所掌的荆州外再无他处,如今荆州亦不能保,江山离亡不远矣。”

司马休之推了推案上的信道:“雍公已经答应与愚一起声讨刘裕,表示会亲自率军南下援救江陵。”

“别不信,宋公派护卫刺杀雍公的事你知道不?仆的表舅从北面贩枣回来,亲眼见宋公身边的丁督护刺杀雍公……”

一旦自己与司马休之联合发檄声讨刘裕,大战在所难免,不能把目光局限在荆州,要防止刘裕从彭城进犯兖州。

“乱扯,前些日子宋公出征,仆前去观看,宋公身边的那条大汉不就是丁督护吗?”

司马休之叹道:“大厦将倾,身为宗室怎能不挺身而出,愚这就写信给道赐,让他见机行事。”

舆图高悬,刘裕一身戎装,按剑而立,虽已年过半百,鬓角见白,看上去依旧英姿雄发。

“王仲德、虞丘进率二万兵马驻守夏口,一旦杨安玄南下援救江陵,则从水路进攻襄阳,截断雍军的后路。”

杨安玄苦思一阵,提笔给司马休之写了

然而,不同的声音也在暗中兴起,街头巷尾议论宋公要学曹操,灭了荆州之后便要称王,再往北灭了雍公就该称帝了。

徐逵之甚为感动,岳父这是将身后事托付给自己,当即跪地对天盟誓,将来尽忠报效,辅佐刘义符。

别驾、南蛮校尉司马叔璠走进大堂,禀道:“州中逃者甚多,司马张裕和南平太守檀范之都叛逃到刘裕那边去了。”

司马德文长叹道:“刘裕强要伐荆,孤恐怕他得胜之后便要学桓玄篡位了。”

既然刘敬宣不可能投向自己,此人留着便是个祸害,必先除之,然后命胡藩夺取北冀州。

“韩治中也是刘裕的旧部,是不是派人看住他。”司马叔璠建议道。

当初宴请吴兴太守司马珣之时尚有六七人,如今只剩下司马珍之,司马国璠了。谯王司马文思已贬为庶民,现在荆州;司马叔璠和司马楚之也在荆州,马上就要与刘裕大军交战,生死难料,司马道赐远在北冀州为官。

…………

朝堂诸公缄口不言,坐观成败;天下百姓最好愚弄,官府通告如何说便如何信,对荆州作乱表示愤慨,支持宋公北伐。

司马休之苦笑道:“大难临头,各奔前程,人之常情。此二人与刘裕关系密切,他们逃走也好,省得做刘裕的内应。”

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刘裕道:“徐逵之,你率到彦之、沈渊子、王允之(琅琊王氏)领兵一万六千为先锋,夺取竟陵,打通前往江陵的陆路。”

“茂度(张裕字),你从江陵来,说一说江陵的情况。”刘裕笑道。

刘敬宣足智多谋,擅长领军作战,当初率军伐蜀,要不是自己暗中掣肘,说不定益州早被他所平定。身为刘牢之之子,刘敬宣在北府军中颇有威望,他全力支持刘裕会让北府军对刘裕更加忠心。

司马国璠闷声道:“就算雍公能得胜,于皇室何益,无非是前逐狼、后迎虎。唯有休之能借此战重振皇家声威,收拢荆地民心,皇室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