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四百九十七章战与非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九十七章战与非战(1 / 2)

正月二十二日,杨安玄的命令传至安定城,命郭恭接任安定太守之职,李强升任宁朔将军,转任巴郡太守。

李强欢天喜地地与接任的司马廖辉交接,三天后便带了十名亲卫从安定动身前往江州城。

二月十八日,李强直接到任江州城,并没有前往南郑城。梁州刺史索邈不过是个摆设,别驾冯立是个文士,至于司马朱超石尚在攻打仇池,李强感觉兵贵神速,与其浪费时间在南郑城应酬,不如早些前往江州城。

南益州刺史檀道济奉刘裕之命将精兵带往江陵,北益州刺史阴绩率军正在抢夺南益州疆域,此时南益州空虚,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丈夫沙场取功名,主公麾下的孟龙符、蒯恩、阴绩等人都是凭借军功上位,自己若能夺取宁益之地,说不定也能官居刺史之位。李强憧憬着益州刺史之位。

江州城中有正兵四千,郡军六千,战舰一百六十艘,到达江州之后,李强

看过兵马操练后李强信心十足,率军南下前往牂柯郡鳖县(西汉时的夜郎国,今遵义市),他要赶在檀道济回援之前夺取牂柯郡,然后与阴绩大军东西合击夺取朱提郡。

此时檀道济已乘船逆沅水到达且兰城(今贵州黄平县),得知有雍军自江州城南下,檀道济率五千精锐兼程奔赴不狼山(今娄山)埋伏。

不狼山北拒巴蜀,南扼黔桂,地势极为险要。李强率领八千兵马一路畅行无阻,打算趁敌不备迅速占领鳖县,然后夺取牂柯郡治所万寿城(今贵州瓮安县),争取在一个月内控制牂柯郡,凭险而守,截断沅水,将檀道济大军挡在牂柯郡外。

不狼山地势险要,峭壁绝立,“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李强心感不安,催促兵马急行过山。

阴绩得知檀道济从江陵率军回返南益州,知道战机已失,但没有回返成都府,而是率军进驻江阳郡江阳城,与檀道济所在的朱提郡朱提城对峙。

五百钱一件,六百件就是三十万钱,加上卖官府的十万钱,就是四十万钱了。刨去摘、晒、去籽、制衣的材料和人工,吴陈氏估计至少能接二十五万至三十万钱。

种植要充足的水源,淮河两岸的农田都种起了,吴家的四十亩地就在淮河北岸。田有人专门指导该如何栽种,公爹和小叔不愿前来,吴陈氏听得很用心,小姑子吴梅是个有心人,跟在她身边学着种。

在保证缴纳粮税和自身口粮所需外,鼓励百姓栽种瓜果、菜蔬以及豆类。汉时便从西域引入了胡瓜(黄瓜)、蚕豆、青葱、大蒜、胡椒、芝麻、葡萄等作物,以及马食用的苜蓿,杨安玄有战马三万匹,所需的草料不是少数。

僰道城位于三江口(今泯江、金沙江和长江交汇处,古时称马湖江、泯江和长江,宜宾被称为长江

与守护辎重的四千兵马汇合后,李强下令就地筑寨防御(今桐梓县,唐以前此处只有村寨,没有县制),可是檀道济并没有追赶李强,留下二千兵马驻过鳖县,带着剩余兵马赶往朱提郡南广城(今云南盐津县)。

军中无需这么多的消耗,所以杨安玄决定对民间散量销售外,还准备纺线织布,推出布。

布的出现应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布轻柔保暖、贴身透气,必然取代麻布和葛布。

上兵伐谋,杨安玄捋着胡须思索,要怎么样利用布的出现打一场经济战争,主要目的不是对付刘裕,而是北面的魏国。

丈夫归家,吴陈氏有了主心骨,把自家的田地交给公爹和小叔耕种,自己带着小姑专心打理四十亩田。苗渐渐长大,按照前来指导的官吏所说排水、施肥、灭茬,看到苗开始结,心底满是期待。

平灭仇池,有不少精通栽种西域作物的农人,杨安玄把他们分散在各地,让他们指导当地百姓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栽种这些经济作物。

檀道济攻城五日,江阳郡派出一千五百援兵到达,探马禀报阴绩也分兵来援,围魏救赵之计成功,檀道济退守南广城。

按去年亩产二百斤计算,五万亩可产千万斤,将士们所用的衣、帽、鞋整个一套约需十斤,二十万将士需二百万斤左右,加上被所需也有节余。

杨安玄考虑是灭国之战,新息城城南吴家村的吴陈氏却在盘算着一家人的生计。

作为穿越人,杨安玄深知守稳粮食生产底线的重要性,除了大力宣传开荒外,规定各地生产粮食的田地不得少于百分之九十,为防谷贱伤农,官府还对粮食采取最低价收购保护。

年前有人上门为小姑子提亲,吴陈氏想着姑嫂关系好,总要替她准备些嫁妆。家中小姑嫁出门,妯娌娶进门,劳力没减,只是吴王氏太过精明,将来恐怕少不了争吵,指不定哪天就要分家。

吴陈氏听说官府准许种人家留下一半自用,留下一半便是四千斤,按照去年做工的经验,四千斤至少可以六百件衣裤,这衣可暖和了,吴陈氏相信拿到集市上至少能卖五百钱一件。

派信使通知沫水河畔与阴绩相峙的宁州刺史范元之,檀道济没有直接前往救援,而是从南广城北上攻打犍为郡的僰道城(今宜宾市一带)。

李强只得率军折返,此时已经尸横遍野,马不得行。李强只得在亲卫的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