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五百四十三章搅动风云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四十三章搅动风云(1 / 2)

时势造英雄,杨安玄、刘裕、拓跋嗣等人应势而出,争夺天下;桓玄、卢循、慕容超、姚泓、赫连勃勃等人则成了他们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风云激荡,杨安玄、刘裕等人身边自有一群附势而起的英雄豪杰追随,亦不乏有人想加入到风云之中,趁势而起。

王镇恶屯军在宁陵后,率轻骑与刘裕大军有过几次小战斗。刘裕命向弥率三千轻骑迎敌,向弥勇猛异常,每战率先冲锋陷阵,其麾下轻骑是刘裕破(南)燕时所降的鲜卑兵马,骑射精良,王镇恶亦只能暂避其锋,退守宁陵城中。

逼退王镇恶,刘裕派人抢割睢阳城外的麦田,百姓在城头忧心如焚,纷纷要求出城收粮。王镇恶派人送信梁郡太守徐冲,让徐冲安抚城中百姓,称雍公有命战后将补还百姓粮食。

王镇恶当然不会坐看刘裕大军抢粮,将轻骑分成多股,以宁陵城为中心,四处奔袭刘裕抢粮的队伍。向弥的轻骑东奔西走,雍骑并不接战,见到后即撤回,让向弥轻骑疲于奔命。

积少成多,半个月不到,刘裕派出抢粮的兵马被斩杀了五百余人,刘裕大为恼火,亦感无计可施。

当初围困睢阳,刘裕有意没有夺取宁陵,是想着围三阙一,睢阳南面是睢水,北面是蒙城,大军封住睢阳东面,刘裕想逼迫睢阳守军往宁陵方向退走。

可是睢阳守军据城而守,一直等到王镇恶来援,当初的围三阙一之策失败,反而让睢阳和宁陵互相呼应,更为难下。

蒙县县衙大堂,刘裕聚众商议如何对付王镇恶,众人都被神出鬼没的雍骑折磨得无精打采,向弥建议起大军攻占宁陵城。

谢晦反对道:“我军兵力有限,不能全部前去攻打宁陵,而且宁陵城虽不及睢阳险固,却非短时内可以攻克。王镇恶足智多谋,若是依城而守,夜间派小股轻骑袭扰,使我军疲乏,届时与睢阳城夹击,反易为其所趁。”

出乎董竣意料,雍骑从东而来,从襄邑城边一掠而过,径直朝西北而去。董竣看着滚滚烟尘,面如土色,雍骑所去的方向正是董家坞的方向。

刘裕得知自己派出轻骑前往宁陵,肯定要进行追击,自己不妨将计就计,若能大量斩杀刘裕兵马,即便丢了宁陵城亦无妨。王镇恶捋着胡须,脸上露出笑容,这便是主公所说的“失地得人”的战术吧。

刘裕点头道:“愚听闻过此事,听说当时有不少坞堡反抗,被杨安玄率军平灭。”

刘裕大喜,道:“士琰若能说服董竣来降,大功一件。”

苦思之后,王镇恶决定派出轻骑前往襄邑,不是攻城,而是前往董竣的族居之地,诛杀其家眷族人,以儆效尤。

王镇恶很清醒他这样做必然招来口诛笔伐,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只要让主公看到自己的忠心,哪怕是表面上的丢官罢职也是值得的。

董家坞在襄邑城西北十二里处,董竣归顺刘裕,命族中父老和依附的百姓前往襄邑城,以免遭受雍军报复。

董竣唯恐雍军乔装诈城,命人请来苏实,苏实问明来的是冠军将军向弥,又请向弥来城下相见。待看清真是向弥,董竣打开城门,与苏实出城迎接。

正焦急无束之时,城头守军指着远处再度扬起的烟尘道:“将军,快看。”

可是正是庄稼收割时节,百姓哪会弃粮不顾,董氏族中有数百顷粮田,族人虽知大军将至,仍在田中不舍抢收。

苏实满面陪笑道:“主公说得极是,那董家亦在其中,不过董竣见事不妙,主动投诚,被授予宁陵县尉之职。愚与董竣是好友,其人豪迈颇有胆识,董氏坞堡虽然纳归官府,但其族人仍聚族而居,部众在千人以上。”

城头守军多是董家坞的青壮,不少人发现到雍骑往董家坞方向,纷纷向董竣要求出城救援。

苏实道:“宁陵位于睢阳和襄邑的中间,往西五十里便是襄邑(今河南睢县),愚与襄邑董竣董存虎是好友。其先祖是蜀汉董和,曾祖董宏任过巴郡太守。”

“正是”,苏实道:“董竣祖父散枝于陈留宁陵,建筑聚族人自守。杨安玄为雍州刺史时,为加强治下控制,下令各坞堡纳归管府管辖,将依附坞堡的百姓编入户籍,吸引坞堡部曲入伍。”

安排妥当后,王镇恶将四千轻骑分成两队,命扬威将军邱亮率二千轻骑卯时先行离开;辰初,王镇恶率剩下的二千轻骑出城,大摇大摆地向西前往襄邑城。

百姓拖车挑粮,速度缓慢,董竣心急如焚,下令只要看到雍骑身影不管百姓是否入城都要关上城门。

这段时日雍骑神出鬼没,不与自己接战,此次大举前往襄邑城,向弥亲率轻骑随后追击,同时命部将杨珙率军攻打宁陵城。

众官吏看到四周持枪拿刀的董家部曲,只得奉董竣为主,归顺刘裕。董峻关闭城门,派人给刘裕送信,让其派军前来增援。

族中父老有不少迁入城中,但留在坞中仍占多数,雍骑含愤而至,焉有命在。董竣紧握双拳,心中悲苦,这些族人恐怕因为自己而丧命,这乱世之中势单力薄只能听天由命。

原虞县县令苏实降刘裕后被授予陈留太守之职,见刘裕等人愁眉不展,起身道:“宋公,愚有一策可破宁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