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其他类型>唐奇谭> 第819章 市闻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9章 市闻(1 / 2)

刑台上最后几名待斩的跪地死囚中,突然有人一跃而起,一头撞在即将斩下的刽子手小腹;将其四仰八叉的掀翻在地,就连大刀都横飞倒插在地。那名死囚又眼疾手快,将手上木枷挥砸在石槽上。

瞬间四分五裂的崩断开来。然后,在一片哗然惊呼声中,死囚就抢步捡起了斩首刀,猛然一挥劈断了脚上缠绕的锁链;又再度踹中正欲爬起的刽子手,同时挥刀斩向另外几名奔走而来的监押武吏。

将他们逼得的退散开数步的同时;人群中也冷不防有人暴起发难,嘶声大吼道:“国有奸佞!”“残害无辜!”“忠义蒙难!”“杀了这些走卒!”随着这些零星呼喊声,围观人群也骚动溃乱开。

顿时就从崩散的人群中,逆向冲出十几个汗巾蒙面的健汉,手持刀棒飞身跃上刑台;几乎一个照面就将台边那些,维持秩序的差役当头击倒、砍翻数人,也惊吓得剩下的差役,四散躲闪奔逃开来。

而这时抢过斩首刀的死囚更是愈战愈勇,再度将围捕武吏劈翻一人;与这些前来营救的同伙汇合做一处。又在东市门口的守卫闻声赶来前,簇拥这名死囚轰然掉头闯进了,最近城坊的一条街巷中。

稍后,才有姗姗来迟的金吾子弟和巡街武侯、不良人;捉住了剩下几个身带枷具,而来不及乘乱逃走的待决囚徒。并根据现场监刑人等指认,大索周边的街巷建筑;而江畋的马车早已经驶入市内。

东市又称东大市,因为相对长安城内的东、西两市;其实还有许多位于各处坊区内部的小市、早市和夜市;以及城外的野市、庙集什么的;一起维系着这座百万人口的超级大都会,日常运转所需。

而东市之所以被称为大市,也因为他不但是京师最大的商品流通市场,同时也是天下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商业中心区所在;源自隋朝营建大兴城分设的两大市场,分别在朱雀大街两侧相同的位置,

东侧叫都会市,西侧叫利人市;习惯性被称为东西市,也是后世买东西的谚语由来。其中西市主要经营西域、海外的舶来物和各种珍玩宝货、香药绫罗等奢侈品,东市则以大宗日常所需商品为主。

因此,光是东市本身及占据了整整两个坊区之地;而长安城内的每一个坊区,又宛如高墙围绕起来的城中小城;唯有到了东市这里变成例外,几乎每片墙根、每处沟渠,都被见缝插针的营建店铺。

而密密麻麻扎堆的店铺本身,又延伸出各式各样的摊位和棚子。根据后世《长安志》记载:“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而每一行又至少又有数百、上千家的店铺、商邸,堪称是盛况空前。

常年长驻期间的商贾号称数万家,经营的范围也遍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几乎每一点方方面的需求,都可在其中得到满足;甚至是想要寻欢作乐的话,大名鼎鼎的平康三里/曲,就在相邻的南边。

而今天正当中元佳节,乃是传统秋获的

这一天也是佛门一年一度的孟兰盆香火和中元斋,道教的地官清虚大帝赦罪日的法会;以为超度那些积业难以超脱的亡魂。所以,早早就有无数居民涌入东大市内,采买节日所需的各种时用物件;

因此,略过了这个

乃至是二十四孝、神兽报恩、祥瑞出世之类的,古代传说故事和佛道变文。当街兜卖的各种河灯、纸型,用来供奉的香、彩表,焚香祷告所需的熏炉、净瓶等;裁剪成菊、荷样式的粗绢和帛布;

还有专门制作成圭璧币帛等形态的“瘗钱”,也就是后世的冥币/纸钱;成堆成袋的摆放在各处香火店和杂卖摊位上。其中甚至还有按照身份,镶贴以金箔、银箔或是朱印、墨书的三六九等差别。

显然是对应官品位阶。后世洪喜庆的《杜诗辩证》中说:“齐东昏侯好鬼神之事,剪纸为纸,以代束帛,至唐盛行其事”。唐代张籍也有《北邙行》曰:“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

还有人在街边撘起简陋文案,为那些目不识丁的民众,撰写焚送先人的祭文。却是一些贫寒士子、生员,贴补用度的副业;因此可以看到操着各种口音,毫无斯文体面的讨价还价和当场诵读声声。

更有僧道之流拿着各色法器,吹吹打打的行游在街道上;身后跟随着一群同样大声唱诵,经文或是法咒的虔诚信众,前呼后拥穿街而过。因为在今天除了各处寺观,大开水陆法会和罗天大醮之外。

也是这些教门中人,唯一可以得到官府的默许走上街头,以祈福和超度为由,公开当街变相传道和扩张影响的日子。因此,当“福生无量”与“慈航普渡”迎面相遇时,也深有默契一笑错身而过。

甚至到了后来,江畋还看见一行穿着白袍头戴布冠,高举着环形十字的景教僧和信徒。只是他们唱诵的更像是首歌子:“主父阿罗诃高居九重光明天;”“慈爱世人下降移鼠大圣本生福报绵泽。”

“唯主父阿罗诃、真子弥施诃和真灵净风王,三圣归一。”因此,本来就在路上耽搁晚了的马车,很快被拥堵在东市内,蛛网密布街道上的人潮中,只能像是龟速一般的走走停停,向前挪动着。

然而,一处有些突兀的建筑以及其中的摆设,让江畋不由“咦”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