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其他类型>穿回古代搞刑侦> 16.入居安城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入居安城(2 / 4)

了敲空位,示意随从坐下。

随从这才坐下。

帮伯景郁倒茶。

这茶别说是伯景郁喝不习惯,就连随从都喝不惯。

“呸,这是什么鬼东西。”

伯景郁眼皮轻佻。

随从一脸惊讶地看着他,“王——”

还没说完,便被伯景郁一眼给瞪了回去。

他立即改口,“公子,你是怎么喝下去的。”

完全面不改色,好像和从前喝的茶没什么分别。

伯景郁道:“好不好,都已经上桌了。”

随从:“我让他们换一种吧。”

“不用,就这个,我觉得挺好的。”

这茶对于伯景郁来说,确实算不上茶,在他眼里,这和洗茶壶的水没什么区别。

但他既然明察暗访,也不必摆什么王爷的架子。

他道:“随遇而安吧。”

随从不再说话。

两人在茶铺里喝完一壶茶,伙计立马给他们添了一壶新茶。

新旧没区别。

伯景郁心中一直有疑惑,他们进入居安县走了二十里,沿途也没少看到农户耕种,却不见孩童。

他将伙计招来。

伙计笑着问:“客官您有什么吩咐?”

伯景郁:“我一路走来,在旁县都有看到孩童,怎地到了居安县,不见孩童。”

伙计回答道:“孩童都去读书了。”

“哦?”伯景郁有些诧异,“你们居安县如此注重学识吗?”

伙计:“那倒也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哪能掏得起学费,能让一家温饱就已经很好了,这两年不是洪涝就是旱灾,收成不好。”

伯景郁就更是纳闷了,“即使如此,他们又怎能去读书呢?”

伙计:“我们居安城出了一位好县令,也出了一位大善人,他们建了一个书院,广招学子,但凡是居安县人,家中掏不起学费的,不论男女,不论年纪,均可去书院读书。”

伯景郁十分惊讶,他的随从也很惊讶。

“这世上竟有如此好心的人?”他不太相信。

伙计见他不信,又道:“真有,我家一双儿女,儿子八岁,没有学堂收,女儿五岁,学堂更是不收,我娘子将他们兄妹二人送去学院,学院收下了他们。”

伯景郁更觉不可思议,“八岁还未启蒙会不会太晚?”

他岁就已经启蒙,八岁已经开始学习安邦治国了。

伙计:“若非家中贫困,又怎会不让孩子早点读书。”

伯景郁一想觉得也是,随即又问:“你的女儿他们也收?”

伙计点头:“不止我家,旁人家的女儿他们也收,男女都能去学院读书,读得好还有奖励,一年两银子。”

随从:“才两银子?”

伯景郁也是同样的想法。

伙计知道他们不是普通人,对银子可能没什么概念,他道:“两银子,是许多人一年的收入了,二位贵客可能不知两银子对于我们这些穷苦的百姓意味着什么。”

这话二人无从反驳。

莫说是伯景郁,就是这随从身上的衣服所用的布料,都得十两银子。

伯景郁的每一件衣服是十个绣娘,每个季节一针一线地亲手缝制,价值根本无法估量。

他们喝茶随手抛出的便是一两银子。

伙计察觉到自己言语不当,忙道:“二位客官见谅,是小的一时失言了。”

伯景郁抬手免除,“无事。听你刚才话里的意思,很多学堂不收女子?”

伙计点头,叹了口气:“起止是很多地方不收,是每个学堂都不收女子。”

伯景郁觉得奇怪:“先帝不是已经解开禁令,女子可入学堂读书,为什么会有学堂不收呢?”

伙计也不敢说。

伯景郁:“但说无妨。”

伙计依旧不敢开口。

一旁走镖的一位镖师见伯景郁不似凡人,也没感觉到他的不善,开口道:“他不敢说我来说,普通人家能送儿子上学,都会尽可能地送过去,几乎没有什么人家会让女子入学堂读书,觉得是浪费钱,再者,学堂也不肯收女子,这是教书先生的偏见,即便禁令已经解除,他们仍旧拒绝招收女子入学,他们认为女子不应该读书,而应该一心一意在家中照顾夫婿,我家女儿就是因为没学堂肯收,花钱请先生到家里来教,私教男儿一年八两银子,女儿一年得十二两,普通人一年工钱也就四五两银子,哪能请得起?”

伯景郁认真听完,对事情有了大致的了解,他道:“即便女子相夫教子,也该学点知识,大字不识如何相夫教子?”

听完他这话,其他的镖师们都笑着摇头。

伯景郁不知自己哪里说错了。

刚才与他搭话的镖师回答了他这个问题:“普通人家的儿子都没机会读书,何况女子?既然男子都不曾读书识字,又何须女子读书识字?能做饭,能洗衣,能生孩子,能孝敬公婆,这就够了。”

相夫教子,从来都是有门槛的,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能够肖想的。

能吃饱饭,能活下去,能有住的地方,能够穿暖,就已经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了。

伯景郁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