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其他类型>人在秦时,浪到失联> 第632章 张机:本君擅长给太后们治疗“顽疾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2章 张机:本君擅长给太后们治疗“顽疾(1 / 2)

第632章 张机:本君擅长给太后们治疗“顽疾”!

楚都寿春港口,在经历了长途的船舶航行旅途后,作为秦使张机面色不改地下了船,全然不像几名副使那副脸色苍白、脚步虚浮的模样。

知道的是他们坐的是楚国的战船,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几个副使坐的是坐满了青楼花魁的花船。

不只是张机对身后的副使投去了那略带嫌弃的目光,楚国会稽水师的将士们也对这几名副使投去了嘲讽和鄙视的目光,但却对张机的表现感到了极大的意外。

魏国虽然水网密布,但因为地形的原因魏人却鲜少坐船,而是更多走陆路,张机这个魏人怎么感觉比他们的水师老卒还要适应风浪和战船的颠簸?

对于楚人的目的,张机心领神会。

呵呵,楚人嘛,向来骄傲又不服输,如今打了败仗便故意放弃陆路走淮水水路,将他们接上战船后故意以这些水师士卒都感到极度不适的颠簸驾驶试图让他们这支秦国使团露出狼狈不堪的一面,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了。

不过张机对于这样的颠簸完全无感,前世好歹也是浙东沿海地区的人,别说相对平静的淮水,海上的颠簸都在游艇里体验过许多次,根本没有过任何不适的感觉。

而且左徒最为令人看重的不只是这个官职所给予的权力,更关键的是这个职位所代表的含义。

秦末六国复辟,宋义又担任了义帝楚怀王熊心的上将军,统领楚国全部的军队。

停战协议已经初步达成,但议和国书未签,便意味着停战协议只是口头达成,任意一方都有不承认并重启战火的可能。

刚进入港口,张机等人便见到了早早等候在此的楚国左徒。

至于所谓的作壁上观不救赵国,冒着楚军大败的风险去保全赵国的主力,若非项羽这一战破釜沉舟打赢了,否则定然要被楚人所唾弃。

宋义也没有多想,张机好女色的事情天下咸知,不过是多看他几眼罢了,寻常人看见俊美男子,无论男女都会忍不住再看两眼,他早就习惯了。

关于宋义的战绩,史书中并没有什么记录,但宋义的威望在彼时的天下间却是闻名遐迩,人称“卿子冠军”。

“太后前几日惊闻噩耗,连连梦魇,心神不宁,面容憔悴,故而今日暂时无法面见洛南君,且等两日可否?”

他自然是没有龙阳之好的,只是因为这位左徒的名字是宋义罢了。

淮水两岸多战事,历来是楚国北上中原逐鹿的大战场,当年的楚庄王便将寿邑封给了军力最强的昭氏部族。一百多年下来,昭氏精心经营,寿邑便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六里千户之城——城方六里,民居千户,打下了这里成为楚国都城的基础。

而走陆路攻打寿春,则要面对沼泽和泥潭。

而后,见张机这位来自北方的秦国使者似乎对这座南方的都城极为好奇,宋义便亲自领着张机登上了城头的瞭望台,环顾起这座寿春城。

何为“卿子冠军”?

卿子者,尊称也,犹言公子。

寿春城南是一片大湖,叫做芍陂,虽不若云梦泽烟波浩淼,却也是方圆百余里一望无际。

话语之中不免有在提醒张机,水攻大梁和鄢城的事情,在寿春城几乎是毫无可能的。

不得不说楚人面对洪涝的危机意识和防范手段远胜于魏人,同样是一座时常面对水患的国都,寿春附近便建造了许多规模庞大的堤坝,还挖通沟渠,将河道变成楚人经商的通道,灌溉田地的水道,还大大降低了水患的频率和威力。

自古守江必守淮,寿春城寿县地处淮河要冲,周围水网密布,又是土壤肥沃,而在耕地外围的郊外还有密布的沼泽与河流。

嗯,这些有关楚人修建堤坝、疏通河道、凿通运河的过程和目的,都是宋义这位左徒讲述的。

见识了楚国训练有素的会稽水师后,张机深刻地意识到水师孱弱的秦军若要攻打寿春,绝不能走淮河南下,否则秦国水师必然全军覆没。

但他又不想就这么随了宋义的愿,于是提出了一个似乎比宋义提出的还要无礼的提议。

如今这位左徒,也一如楚人对左徒的古板形象,翩翩君子,年轻俊美,见到张机后主动行礼。

寿春城,曾名寿邑,是扼守淮水南岸的一座要塞城堡。

随着左徒这个职位背后的特殊含义出现,左徒也隐隐有着“小令尹”的别称,因为每一位担任过左徒的官员,最终都升任了令尹,春申君黄歇也是从左徒一职升任令尹。

“左徒宋义,见过洛南君。”

虽然早就在舆图和沙盘上大致看过寿春城附近的地形,但在亲眼远眺过后,还是不得不令人感慨一句“易守难攻之城”。

然而张机关心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寿春城附近的地形地势。

左徒的职权范围极其广泛,军事、政事都有涉及,而且时常伴随楚王王驾,还承接了外交活动倒是有些像数十年前的秦国左丞相的职权。

北临淮水,南拥芍陂,既有农耕灌溉之利,又有商旅舟楫之便,因此这座城邑在还是寿邑的时候便成了淮南一带的大城,与淮北的陈县遥遥相望,成为支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