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其他类型>医生:我在手术室词条无限合成> 第二百三十五章 双院士!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五章 双院士!(1 / 3)

吴亭和刘荣作为受邀专家,进入了内场,而靳义红等人只能够在外场等待,通过大屏幕观看到里面会议的情况。

吴亭跟着刘院长进去之后,坐在了肝脏外科区域。

吴亭随意的看了一眼,心里面同样有些激动,毕竟,能够入选这个会议的都是国内各个领域顶级的专家。

尤其是会议的主席台上,有着两位院士镇场子。

吴亭视线扫视的时候,也看到了随着姜院士来参会的姜明。

姜明这段时间一直在燕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在进修之余,也经常会跟着科室主任,姜院士的弟子们,参与各种顶级的交流会议。

这一次,同样在姜院士的提携下,姜明也被安排进了这個会议,作为辅助的工作人员。

姜明目前当然没有资格和能力去参与这种临床指南的提出和编写。他来这里,最大的目的就是露个脸,认识一些行业内的大佬。

姜明看到吴亭有些亲切,又有些佩服。

毕竟,吴亭可是凭着真凭实力进入这个会议的。

姜明也有意和大伯推荐过吴亭,准备在一会会议间隙,将吴亭介绍给自己的大伯。

姜明和吴亭挥了挥手,继续工作起来。

吴亭同样安心的坐了下来,聆听专家们的开场。

本次的会议,由崔正勋博士主持。

崔正勋博士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医学发展战略及其进展。

之后,就是与会专家之中的代表们,分别就各个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具体编写情况进行了一个介绍。

曾九院士作为第二个代表发言:

“...目前,我们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写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框架,要以此为基础,重视临床实践指南的实验性和操作性...”

“...同时,在编写工作的时候还应该吸收一些交叉学科来参加,这样可以集思广益,克服局限性,使临床实践指南编写更加全面...”

讲话之中,曾院士尤其鼓励和期待新一代的专家们,除了本身专研领域的发展,也要关注交叉学科的学习,这样才能能够让自己的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更加的全面,克服自身专业存在的局限性。

外科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综合性学科,所以,曾院士也鼓励在场的专家们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通过交叉学科之间的思维碰撞,形成新的思想火花。

曾院士讲完之后,众人都是热烈的鼓掌。

吴亭对于曾院士的金玉良言很是认可,事实上,他现在就是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成为一个大外科的全能医生。

曾九院士作为马孟超的老师,吴亭是有所了解的,华国医学界真正巨擘级别的大佬。

曾院士是华国工程院院士,华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华国肝胆外科之父”和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国大陆学者之一。

2001年当选华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华国将17909号小行星命名为“曾九星”...

2016年当选感动华国年度人物...

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精准外科”新理念,创立了精准肝胆外科范式。

该理念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被纳入8部国家级行业指南,编入国家统编外科学教材和米国出版教科书《Heptobiliary cer》!

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220余篇。

这样的人物,吴亭羡慕不已,尊重不已,也是他的人生目标之一。

在曾院士讲完之后,又轮到了姜可季院士讲话。

姜院士同样高屋建瓴,大开大阖:

“...推动临床医学指南的编写能够推动整个临床学科的发展...编写临床诊疗指南是给予临床诊断和治疗建议,能够帮助医生和病人针对特定的临床问题做出恰当合理的决策判断...”

“...构建临床问题是确定指南方向及开展指南内容制定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能够反映该临床实践指南的范围,类型,另一方面后续证据检索,系统评价和推荐意见形成步骤的基础...”

“...一部指南的制定往往需要2-3年,由于时间,人力和物力的限制,指南无法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因此需要对指南的问题的优先性进行判断,遴选出当前医疗实践中最重要,最迫切的临床问题予以优先处理,以最大程度实现和发挥指南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而我们本次的临床指南遴选,主要采用了专家经验评分的方式,由专家依据个人经验对指南临床问题的重要性进行评分...”

“接下来,我宣布经过我们大会专家组评分,最终遴选出来的,将要进入临床指南编写的最终名单...”

在姜院士公布名单的时候,吴亭进一步了解了下姜可季的履历,看完之后,有些意外之喜。

姜可季,华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