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三百五十四章杏溪争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五十四章杏溪争强(1 / 3)

建康城十二门,大夏门位于北墙最西。杨安玄站在大夏门前,望着巍峨的城楼飞檐如翼,一如十年之前,只是这一次不用再站在城门前等候,城门处的内侍看到他从车中出来,忙迎了过来。

大夏门内便是华林园,这里本是三国吴时的皇宫园,简元帝定都于此后,仿照洛阳华林园修整,也名之华林。

为防玄武湖水患,简元帝筑长堤引湖水入华林园、天渊池及宫中沟渠,汇入南城护城河中。

暮春时节,华林园中生草长、天清气朗,亭阁楼台俏立在葱郁的林竹之间,微风送暖,香盈鼻。

桓玄篡位之后,将收罗的奇石佳木移栽到园中,修建亭台,华林园越发华美,让跟在杨安玄身侧的张锋和曾安目不暇给。

内侍侧着身子在前面引路,弯下腰来笑道:“两位王爷在延贤堂品茗,先请弘农公前去相聚。”

延贤堂内欢声笑语,近百人坐在堂内仍显空旷,看到杨安玄迈步入堂,琅琊王举手相招,道:“杨卿,到孤身旁来坐。”

杨安玄快步上前,先对两位王爷施了一礼,又转向对两侧诸人做了个罗圈揖,这才在刘毅下侧席中落坐,曾安和张锋坐在杨安玄身后。

刘毅见杨安玄坐于自己之下,暗自满意,笑道:“安玄来迟了。”

杨安玄道:“愚住在小长干,距华林园较远。一路之上出城踏青之人不断,故而耽误了些时间。”

刘裕笑道:“十年前在京口较技,北府军惜败在巡江营手中。愚闻你进京时带了五十名亲卫,想来皆是雍州精锐,愚想率北府精锐与你再比上一场,看看屡败秦、魏的雄师与北府军孰高孰低。”

从琅琊王起句,到殷仲文结句,共得二十六句。随侍的黄门侍郎将诗句抄录,司马德文召来歌伎吟唱。清歌宛转,众人举杯相邀,谈笑风生,杏如雪,香气迷人,让人醉在春风里。

刘裕见徐羡之脸色胀红,举杯笑道:“愚少时年贫,没读过两天书,《论语》也是不知,见诸公论道,着实羡慕。此杯酒,敬诸公。”

刘毅有意笑道:“徐部郎,看来你还要细读一回《论语》。”

“弘农公,愚孤陋寡闻、读书不精,还望赐教。”徐羡之起身,恭恭敬敬地朝杨安玄施了一礼。

杏溪长约半里,宽三尺,百余人坐在溪两旁,有内侍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曲水流觞”。

脚步声响起,刘裕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出现在堂前,堂中不少人起身施礼,司马德文和司马遵也起身相迎。

徐羡之心中一宽,连孔安国都不知道,说明是杨安玄在有意刁难自己。以杨安玄的身份和地位,无理打压自己,只会自贬身份。

徐羡之看了一眼杨安玄身后的曾安,笑道:“曾参事,你先祖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志高雅宁静,愚仰慕至极。此次曾参事应募大司马府,定然光大门楣重现先祖荣光。”

“夫子门下七十二贤,不知拜师之时,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之?”

孔安国肃容道:“弘农公,不知此说据何文?出自何处?”

“徐部郎,先祖身处乱世,其志难伸,故而宁静自处。”曾安不亢不卑地应道:“愚欣逢盛世,自当为国效力,为民奔走。”

孔安国用手点指着杨安玄,哈哈大笑起来。座中众人无不大笑,徐羡之愣立半晌,干笑两声,道了声“受教”,回席坐下。

杨安玄将觞中酒饮尽,道:“冠者三十人,未着冠者四十二人。(3)”

……

华林园中凿渠为溪,蜿蜒崎岖,溪旁植杏,名之杏溪。杏溪与杨安玄推王纯之入水的池塘相通,最后流入护城河中。

杨安玄当然不会将这幅《怡园雅聚图》拱手相让,笑道:“希乐兄想看画作,随时可以到愚府中来,愚当盛情款待。”

武陵王关切地问道:“可要紧?”

杨安玄得到《怡园雅聚图》后爱若珍宝,与王珣的字帖收藏在一起,亲自前往顾府道谢,送给顾恺之一套彩瓷碗。

琅琊王松了口气,举手示意道:“今日上巳节,不说这些烦心事。刘卿已至,诸卿前往杏溪,曲水流觞共庆佳节。”

刘毅看了看武陵王身旁空着的席位,道:“比起德舆来,安玄来得还算早。”

一旁的武陵王举杯高诵道:“王公喜豫游。”

刘毅脸色微沉,道:“就怕历阳有事,愚在京中不能久留。”

刘毅道:“既是比武,不妨愚也从历阳选调五十人前来相斗,不知可否?”

曾安眉头一皱,徐羡之的话看似夸赞,其实暗藏讥讽。先祖说浴乎沂表露出怡然处事、洁身高雅的志向,而自己在大司马府任官,为主公在京中奔走,徐羡之故意说自己重现先祖荣光,分明讥讽自己不肖祖先。

刘裕应道:“有百余人抢粮,已被平定,正在追缉逃走之人。”

觞,盛酒器,有木、玉、陶所制,因两杯有耳,故称“羽觞”(2)。羽觞小而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若是玉杯则放在荷叶之上,载杯而行。

他知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