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三百九十一章借刀伤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一章借刀伤人(1 / 2)

长安城,燕尚书郎张纲怏怏回到鸿胪寺,七日前他递交了燕国国书,请求秦国派兵救援燕国,直到现在秦皇姚兴还没有接见他。

来到长安几日,张纲亦打听到秦国现在状况不佳,北有大夏袭拢,西有诸凉作乱,便连西秦国也死灰复燃。

秦国多次派兵征剿,无不失败而回,损兵折将,远不如前几年强盛。秦皇有意不召见自己,看来是不想出兵救助燕国。

救兵如救火,想到广固城中的老母家人,张纲忧心忡忡,实在不行,明日自己便去学申包胥哭秦庭,一定要见到秦皇姚兴。

侍从匆匆入屋禀道:“张尚书郎,韩尚书令来了。”

张纲惊喜地起身道:“陛下派韩尚书令出使吗?这下燕国有救了。”

韩范到来,姚兴不能不见了。七月六日,秦皇姚兴在太极殿召见燕国使者韩范、张纲。韩范呈交了慕容超的亲笔国书,恳请秦国发兵相救。

姚兴假装浏览国书,心中苦笑不已,张纲求救他有意拖延,就是想等晋军攻破广固城,燕国被灭也就不用理会救援之事了。

韩范到来让他不得不面对救燕之事,一来韩范是燕国尚书令,二来韩范与自己有私交,于公于私都必须给一个答复。

近几年战事一再失利,叔父姚硕德、姚绪又相继去世,让原本艰难的秦国雪上加霜。为弥补国用不足,姚兴下旨增加关津渡口的商税,并对盐竹山木等征加税收。明知这样做是饮鸠解渴,将会激化国内矛盾,姚兴却不得不这样做。

等孙玄气呼呼地离开,一旁的刘穆之道:“主公有意激怒秦使,是想借秦国之力来牵制杨安玄吗?”

垣尊、垣苗兄弟跳墙降晋让慕容超加紧了对城墙的控制,大臣将领巡城都要数人同行,互相监视。

刘敬宣叹道:“杨安玄智勇双全,实乃主公的劲敌。”

杨安玄看了张锋一眼,点头道:“你说得不错,愚是有些大意了。安远从洛阳带走三千兵马,水师又远航东莱郡,洛阳确实空虚,要回师防御。”

参军事许靖提醒道:“刘豫章有意折辱秦使,是有意激怒秦国出兵,主公不可不防。”

要想让各族归心,至少要五六年的时间深耕细耨、实施仁政。杨安玄细思后有意让孔懿前去施政,不过现在还言之过早。

其实姚兴心中清楚,如今晋强而秦弱,广固城指日可下,刘裕怎么可能退兵。派遣使者前去劝说,无非是为了搪塞韩范,这一来一回要用二十余天,说不定广固城已经被晋军所灭。

这是迄今为止广固城中投降的最大官员,刘穆之笑道:“垣氏兄弟是燕皇的亲信,他们都跳墙归顺主公,说明广固城内兵无战心。主公不妨厚加封赏,千金市骨。”

思索了片刻后,杨安玄道:“朝廷旨意已下,授杨孜敬北青州刺史,可让九叔尽快前去赴任,坐镇北青州,临朐城中让庆之守御便是。”

张锋建言道:“主公,你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管秦军是否来袭,都要做好准备。”

关于救燕,姚兴私下问询过姚崇、尹纬、杨佛嵩等人,众人都认为救援燕国不太可能。从长安发兵前往广固,从陆路要经过晋国的司兖之地,路途遥远、关山阻隔,杨安玄不可能坐视不管。秦国强盛时数次派兵攻打洛阳都不能攻克,现在兵少将寡更不可能顺利通过。

檀韶笑吟吟地道:“仆问明归降之人,乃燕朝尚书垣尊及其弟京兆太守垣苗。”

刘裕笑道:“不错,杨安玄趁乱打劫,愚早想报复一下。秦国送上门来,愚若能挑得秦国出兵,也好出口胸中闷气。”

司马德文为安抚刘裕,抛出太尉之职。刘裕将诏书放下,想了想道:“昔年谢公击败八十万前秦兵马犹未封太尉,愚尚未攻占广固覆灭燕国,这太尉之职实不敢居。穆之替愚上奏天子,辞太尉之封。”

杨安玄密切关注着广固战况,自然知道刘裕以朝廷的名义安抚百姓,选用贤能,得到燕国的世家、官吏拥护,即使是东莱、广成等郡的官吏、百姓恐怕也视其所率的兵马为王师。若是刘裕率军前往,说不定当地百姓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张锋,你从武原领三万兵马北上,过道东海郡前往城阳郡,到达城阳后再让杨安远他们回师洛阳。”杨安玄吩咐道。

檀韶兴冲冲地闯了进来,笑道:“方才广固内城有一伙人跳出围墙,归顺主公。”

封氏在齐地威望极高,封融归降带动了整个齐地的降服,刘裕从中选拔贤才授以官职,齐郡、乐安郡百姓归心,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百姓带了兵器、身背粮食前来投军。

尚书左仆射尹纬谏言道:“秦晋两国交好,燕是秦的藩属,晋国派兵围攻秦的属国,实属无理。陛下可遣使前去劝说,让刘裕退兵。如若晋军不肯撤退,再派军救援不迟。”

七月二十三日,秦国使者孙玄来到广固外城,求见晋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刘裕,呈上姚兴写给刘裕的国书。

国书中姚兴警告刘裕,燕国是秦国的藩国,晋国派兵攻打燕国便是冒犯秦国,秦国已经派出十万铁骑进驻潼关,若是晋国不退兵息战,十万铁骑将占领洛阳,一路长驱直入,攻打晋国。

武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