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三百九十二章喜获良材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二章喜获良材(1 / 2)

世事难料,杨安玄和刘裕都认为秦国不会出军救燕。然而,当姚兴在听到孙玄加油添醋的禀报后,这段时间积郁在心中的苦闷找到了喧泄口,化成戾气随着怒骂喷发出来。

尹纬等人苦劝,姚兴依旧暴跳如雷,下旨派卫将军姚强领军一万,随同南燕尚书令韩范前往潼关,会合东平公姚绍后一起东进援救南燕。

稍为平静后,姚兴感觉秦国的窘迫的现状都因赫连勃勃而起,当即决定要御驾亲征,消灭心腹大患赫连勃勃,收复河西之地。

姚兴决定率军两万北上前往贰城(今陕西黄陵县,差不多长安与延安之间),然后在此等候各地兵马会合后再一同出击。

弘农太守蒯恩得到暗卫禀报,连忙下令各城据城而守,将城外百姓迁入城中做好防御准备,好在麦收已毕,不误农时。

司州刺史鲁宗之接到蒯恩的告急公文,急得团团转。杨安远从洛阳带走三千兵马,司州水师也远扬在外,便连屯军也有万余前往了兖州,整个司州剩下不过两万兵马,洛阳还是防御的重点,实在抽调不出兵马援助弘农郡。

告急文书送到襄阳城,王镇恶看到秦军在潼关聚集,有攻打弘农的迹象,心头亦是大急。此刻雍州境内兵马亦不多,王镇恶勉强调动了五千兵马,四千前往弘农,一千赶赴上洛。王镇恶给梁州刺史杨思平去信,让他做出北上攻打秦国的姿态,侧旁牵制秦军。

赫连勃勃得知姚兴亲征的消息,率领一万五千轻骑先行奔袭。姚兴在城楼上见大夏兵马流水般从城外来回奔驰,不时向城头射箭,彪悍凶狠,如同一群恶狼。

看到大夏轻骑在城外发威,姚兴心生怯意,有意让左将军姚文宗据城而守,他则带着轻骑趁夜离开,与押运粮草的姚详会合,暂避风险。

尚书右仆射韦华谏道:“陛下亲征,若是离开恐怕军心震恐,届时不战自溃。而且大夏军皆是轻骑,得知陛下离开定然前去追赶,臣恐陛下反易遭到不测。”

暗卫的谍报中提到张纲,此人因构建太极端门得到慕容德擢用,授材官将军、上方令,负责木材类军械制造。

当时识字的多为士人,士人哪愿意操“工”贱业,杨安玄虽在暗中改变这种状况,但积弊非一时所能清。杨安玄暗自慨叹,什么时候才能找到鲁班、诸葛亮、马钧这样的巧匠。

姚兴感觉长安也不保险,下令将前往潼关的卫将军姚强调回防御,笼罩在弘农上空的战云消散了。

对于杨安玄的吩咐,许靖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奉高、牟县、莱芜等地都设立了关卡,本着“宁查错不放过”的心态,对于东行的客商搜查得格外仔细。

张纲对杨安玄的礼遇有些发懵,他自然知道这位晋国的权臣,从广固前往长安经过兖、司之地,比起南燕来要繁华。从客商、百姓嘴中得知杨安玄所施的种种仁政,张纲隐隐觉得杨安玄所图非小。

镇西将军姚详率援军赶到,赫连勃勃见秦军势众,主动退走,也不占据贰城,秦师重新占领贰城。

交战两日,赫连勃勃假装后撤,姚兴信心大增,命安北将军姚榆生领军追击。追至石子沟,大夏伏兵杀出截断后路,将五千秦军围住,姚榆生见无路可逃,只得率众投降。

阶下囚成为座上客,寒暄过后杨安玄道明意图,想让张纲前往襄阳做雍州工曹掾。张纲苦笑,看来杨刺史是看中自己的制造之才了。

张锋笑道:“张先生,这六曹非主公心腹不得掌,原来的工曹掾是新野阴家的阴华庆,就是我朝祠部尚书之弟。”

杨安玄在百丈山下设军械司,让阴华庆主持,收集能工巧匠在此研究军械,可是进展不如人意。工匠多不识字,创造力不足,多只会因循守旧,杨安玄很不满意。

准备的过所毫无破绽,张纲了一两金购得,上面记载的面貌与他一般无异。将过所递给守城的兵丁,张纲心平气和地等待通关。

潼关,韩范看到姚强带着秦兵返回长安城,仰天长叹道:“此天亡大燕也。”

许靖得到杨安玄的重用,任命他为泰山太守,这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回想当年经历,恍如身在梦中,能有今日成就,皆拜主公所赐。

那校尉笑道:“方才仆还不太确认,张尚书开口说话仆便能认定了。儿郎们,将张尚书‘请’到县衙。”

自己堂堂五品尚书郎,成了六品工曹掾,实在是心有不甘。杨安玄看出张纲的不情愿,笑道:“文玘(张纲字)不用急着答复,且歇息两日再说。”

带队的校尉却盯着张纲上下打量,让张纲心生紧张,不知哪里出了问题。那名校尉走上前来,拱手礼道:“见过张尚书。”

张纲心中惊涛骇浪,表面平静地还礼道:“将军认错人了,仆姓孙名致和,并不姓张。”

心惊胆战地回到长安城,姚兴早将平定大夏的念头抛之云外,接到西部发来的告急文书,姚兴已无兵可派,只得下令各地据城而守,不要出战。

赫连勃勃趁着秦军无暇他顾之际,一路往西抢掠,敕奇堡、黄石固、我罗城相继被大夏军攻破,被掳走百姓四万余人。

慕容超继位之时,张纲精制乘坐的辇车,得了慕容超欢心,授其为尚书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