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霜雪漫>历史军事>扬锋汉起> 第四百九十八章试行科举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九十八章试行科举(1 / 2)

去年的生意全被军中采购,价钱上没有多少优惠,刨去成本仅得了百两金。

今年田翻了五十倍,杨湫从三哥口中得知军中仅需五分之一,剩下的可自行制衣、纺线出售。

去年收到后,杨湫与阴慧珍商量在百丈山中招了二十名女工,将捻细纺成线,然后在织机上织成布。

两千斤得了八十匹布(以一匹布长四丈,宽一丈,约重二十斤计算。笔者不清楚具体情况,勿究),杨湫按照杨安玄传授的方法将这些布染成红、黄、青、紫、黑等颜色,替母亲、自己全家、三哥一家做了身衣服。

衣穿在身上服贴透气、舒爽至极,那红似火,黄如金、青如萍的颜色走在街市,分外引人注目。

赵萱、张兰最早从杨湫手中要了两匹布去,然后是雍公府官员家眷想方设法从她手中央了些去,杨湫有些不舍。

杨安玄笑着告诉她,这布是新物,要让人来买,怎能不加宣传。在杨安玄的授意下,剩下的布匹多数被杨湫作为礼物送给了交好的门阀士族的女眷,还把五匹摆放在布庄中作为样品。

很快得了布的女眷做成衣服试穿,发觉布的好处后纷纷来向杨湫购买,沈府打着拜望名义前来购布的女眷络绎不绝,布庄中那五匹样品更被无数双手摸出黑色印迹。

杨湫告诉众人新布要到明年七月后才有售卖,与阴慧珍商议后将每匹价格定在一万二千钱,预订的单数仍过了十万,让杨湫眉开眼笑之余感叹,这天下有钱人还真不少。

今年三月杨湫查出有了身孕,要安心养胎,便把主持之事托付给了赵萱和张兰。从四月份开始,赵萱和张兰带着使女、仆从在义阳、汝阳两郡奔忙。

殿中侍御史周庆掌着朝堂礼仪,看到朝堂上吵成一团,高声喝道:“大殿之上不得喧哗,违者罚俸。”

孔懿听出弟子话语之外的意思,一路行来这样的话语他听到不少,乱世出英雄,安玄已经展露出问鼎天下的能力和实力了。

孔懿鼓掌赞叹道:“先祖曾云有教无类,安玄得之矣。”

这条建议得到郭高、王志等人的赞同,杨安玄从善如流,决定广业堂除了杨愔等人外不向外招收蒙童。学宫主要在崇志堂招收有一定水平的学子,人数增至一千二百人。

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羊欣继续往下读道:“其二,三年一试,分进士和举人两类。凡中正所荐定品六品以上士子皆可参加进士试,中者称进士;寒门及百姓子弟参加举人试,合格者称举人;进士授官,举人授吏……”

这条念出,朝堂上紧张的氛围缓和了许多,有人点头赞许道,“雍公此议尚可,门阀子弟与寒门百姓还需区别对待,那些下品小吏由寒门子担任倒无不可。”

孔懿提了个建议,他认为学宫不同于学庠,如果连蒙童都教授的话就达不到学宫的目的。在杨安玄的大力推广下,如今县县都有学庠,有的郡中甚至有学院,基层教育完备,如果学宫也收录蒙童有些大材小用了(当时构思有误,借孔懿之口改进)。

…………

襄阳学宫按照古礼,进学学子只需束脩数条便可入学,对于家贫之人学宫免费发放书籍、纸笔等物。崇志堂每月一试,按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成绩奖赏粟米四石,中等为二石,下等则无,连续五次考试为下等,失去就学机会;每年有一次升堂策试,合格者升入修道堂学习;修道堂的学生每月六石粟米,可一心就读,亦可兼任教师,郭高等大儒有权推荐修道堂的学生到官府任官吏。

“宋公所奏举才需试,是针对中正所举荐的人才加试,岂能让那些未入品的人也混杂其中。”

对于杨安玄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让麾下将士在冬季有了作战能力,其次才是让亲人后辈有些傍身之财,还有便是让广大的百姓能从中受益。

这个主意不错,省工省力,赵萱连连称赞,说会向杨湫提及此事,让她给予奖励。

宋公所奏的《八项事宜疏》中

何氏见了孔苗、阴慧珍和杨湫等人穿着布做成的衣裙风姿绰约、柔媚动人,十分羡慕,得知布已经用完才怏怏作罢。

身边弟子感叹道:“雍公有经天纬地之才,希望他能早日结束乱世,将太平盛世带给全天下百姓。”

纺车不比军械,眼下粗放型的纺车所需的人工更多,虽然成本增高,但却能让更多的妇人能投入其中受益,对于自己的统治是有好处的,钱对杨安玄并不是很重要。

杨安玄暗松了口气,其实孔懿心中明白,襄阳学宫以后定会成为儒学的丰碑,自己若做这个山长,学宫出来的学子是姓孔还是姓杨。虽然他与杨安玄是翁婿,但涉及权力父子尚不能相容何况翁婿。

学生通过考试录入,也可由各郡县学庠推举优秀的学生入学。杨安玄提出,各州选送的学生不应有汉夷之别,治下皆是百姓,鼓励各族子弟入学。

参观过学宫后,孔懿叹道:“安玄此举当载入史册,先祖当年的梦想能在襄阳学宫实现,愚为天下读书人谢过安玄。”

说着,孔懿整衣向着杨安玄恭恭敬敬地揖了一礼,旁边郭高等人跟着孔懿一样,躬身朝杨安玄揖礼。

众人来到清墨轩歇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